background image

定环境中生产的特点是其没有办法避免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

[2]。其对于有害物质有着相对

强的敏感性,因固定的生长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管理以及监测,生物监测在大气污染
中的应用具体是通过采取植物作为监测样品。植物能够将大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全面的反应
出来,比较常用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植物具体有几种。

 

  (

1)二氧化硫指示植物。具体为水杉、杜仲、苔藓、落地松以及地衣等方面。相对明显的

受到污染的症状为生长在叶子上的维管束出现伤斑并且呈现块状,同时也可以出现在叶子
的边缘,症状主要表现为伤斑,颜色呈现土黄色或者红棕色。

 

  (

2)氟化物指示对象。具体为梅、大蒜、唐昌蒲、郁金香、杏、金线草以及葡萄苔藓等植物。

相对明显的受到污染的症状为叶子形状为尖形且叶面上存在伤斑,在叶脉上出现症状的比
较少。通常情况下,伤斑属于红褐色或者浅褐。

 

  (

3)二氧化碳指示植物。具体为烟草、番茄、柑橘、向日葵以及秋海棠等。相对明显的受

到污染的症状是植物的叶脉上出现伤斑且呈现不规则的形式,颜色为黄褐色、棕色以及白色,
同时也有可能在植物的叶子上出现伤斑并且呈现点状。

 

  

2.3 生物监测在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

1)指示生物法。该监测方法在生物监测在水体污染监测的所有方法中属于相对经典

的。通过采取指示生物法对水体中是否存在的敏感污染物的种类,来对目前的水体资源存在
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分析。指示生物自身具有固定的活动地点、相对长的生命周期等基本特征,
比较容易将水体中污染物带来的影响全面的反应出来。具体有着生生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
以及鱼类等。从生物的分类情况发现,在生物监测中普遍应用没有脊椎的动物。水体污染相
对严重时指示生物则具体有小颤藻、颤蚓类以及蚊幼虫等。

 

  (

2)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水体的整个系统中微型生物群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水体中存在污染时能够有较强的敏感性。普遍用到的监测方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
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水体中投入具有聚氨酯物质的泡沫塑料块,将水体中的微型生物进
行收集。与别的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对比,该方法具有准确、经济以及迅速等优势,同时在监
测工业废水方面也同样合适使用。

 

  

3.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方向 

  生物监测技术具体是采取生物对污染物体的直接反应来体现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
以及环境的质量。从本质出发,环境污染带来的效应主要是重点体现在以人为主体。所以在
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有着指示的意义。倘若生物监测的实际对象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那
么生物监测技术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精确性、快速性以及灵敏
性等特性都需要不断进步,生命科学的实践以及理论能够指导着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生物
的群落结构、数量、行为、种群以及形态等方面会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并且会导致遗传物质以
及细胞结构遭到损坏,造成机体变异、致癌以及畸变等情况。生物系统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会
使分析监测结果时遭遇一定的难度。另外,在自然的环境中采取的指示生物,不仅会受到污
染物质带来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土壤、地域、季节、病虫害以及气候等原因的影响,
所以在监测方式的构建上要确保能够标准化,促进最终结构有较强的可比性,只有这样,
生物监测技术才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的技术出现在环境监测的领域中,而生物监测技术
由于自身具备的优点,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能够在环境监测的
微观领域以及宏观范围中提供相对综合且连续的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成,单乐州,谢起浪,林少珍.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

健康杂志,

2008,12(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