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一机制付诸实施,对于造价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及时修正其中的问题,导致造价费用过
多。

 

  

3、上下层之间权、责、利不统一 

  由于项目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和船队的责任、权力以及利益没有处在同一个方向,经济
杠杆就发挥不到其激励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严重的还有责、权、利管理脱节,给项目带来了
本该避免的造价浪费。比如燃油一项,船队是直接使用者,但是因为他们的个人报酬只是和
工程量挂钩,因此没有节约使用燃油的动力和责任;而采购单位只是负责供给和采购,没
有检查燃油使用是否合理的动力和责任,这样就可以看出,不论是船队还是采购部门,其
个人的利益与项目没有直接关系,那么最终就会形成

“敞开供应、以领代耗”的局面。再比如

零配件,航道疏浚工程机械设备有其一定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很多机械事故比较
难认定事故产生的真正原因。

 

  

4、项目管理层和船队的利润目标不统一 

  在航道疏浚施工管理中,存在许多固定建制式的管理,比如

“完成方量工资提成制”或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等等,这种“产值法”施工与项目管理层所追求的利润目标没有

完全统一,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施工船队为了提高个人收入,一味追求提高产值,
就忽视了整个项目的造价管理。

 

  

5、管理层与船队管理未分离 

  很多航道疏浚项目的管理中,实质上企业的管理层和项目作业层并未分离,这样不仅
使管理层管理和经营的作用弱化,还会使项目作业层的管理功能丧失。由于上文中提到的,
由于施工项目责、权、利无法统一,配置不到位,所以船队如果出现现场问题要逐级向管理
层上报请示,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现场解决即可,而管理层只好分出大量的物力和精力
放在项目外部和内部的协调中,从而就减少了对市场经营以及项目管理的关注。

 

  

6、生产要素配置僵化 

  有种观点一直在强调: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技术简单,但却有很高的机械设备含量,
如果对施工项目采取统一的、以成建制单位为基本点的直线管理模式,则可以降低配件的采
购造价和设备管理造价。其实这是种以偏盖全的观点,企业管理、设备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尽
管是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概念,但其内涵完全不同。之所以会产生上述观点,是由于一些管理
者缺乏追求施工产值目标以及市场观念的管理理念。

 

  二、航道疏浚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1、施工前造价控制 

  首先要明确施工前的各项事宜,具体包括各分部分项目费用的计算、制定分部分费用预
算、强化造价控制机制、规划费用花费等,同时,还可通过现行的

08 计价方式,二者相互结

合。计算分部分项目费用,制定对应其费用预算。项目确定后,施工部分应该灵活的运用实
际的施工条件,依据项目原先的设计方案,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完善施工进程,同时,
对于生产用的一些设备的利用效率,要适时地进行分析,以便能够节省生产造价,尽量减
少或者符合费用的预算。强化造价控制机制,推行积极的刺激机制,审查各类人员的业绩,
依据施工前的造价规划,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费用花费。

 

  

2、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施工过程的控制的管理主要是生产管理、材料消耗管理工程完成率的监控、质量、人员安
全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生产管理。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对图
纸进行检查,并及时的提出修改意见,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施工品质。例如:在进行
航道疏浚工程施工中,对于现场施工,在遇到与图纸要求不一样的情况时,施工组负责人
会采取以下措施:结合地形,组织讨论组,对其进行分析及其采纳相关建议等措施,及时
解决问题。其次,还要掌控好材料的使用,杜绝一切的铺张浪费以及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