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计水量。对于设计进水水质,仅简单类比其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据。前期工作薄弱,缺
少基础研究,是造成实际进厂水量水质偏离设计规模的主要原因。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包含设计水量及设计进水水质浓度,是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及设
计的基础数据,特别是污水处理厂有除磷脱氮要求时,除需确定常规污染物浓度外,还应

 

确定营养物浓度、碱度等水质特性,应当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3.1.1 设计水量
  污水处理厂的水量规模,应根据城市历年供水节水统计资料,以现状年的用水量为基
础,以年增长率法预测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设计年限的需水量,并实测市区主要排污口
的水量,以实测污水折减系数确定其水量规模。对于截流式合流制管网系统,还应结合管
网设计,

计算

季设计水量,做为工艺选择及各项构筑物计算依据。

3.1.2 设计进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在市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排污口,定期实测其水质水
量,采用加权平均确定其现状水质浓度,以此为基础,结合其它监测资料并考虑一定余地,

 

确定设计进水水质。因不同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切忌简单类比。
3.2 近期建设规模
  污水处理厂设计应进行近期及远期规模的研究,以合理确定工程分期。以远期规模做
为污水处理厂选址的依据,其选址用地条件应满足远期处理用地的需要,以利于工程的扩
建。对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规模不宜过大。原因如下:
  

① 中小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较低,污水管网的改造耗时较长,至少 3-5 年。

  

② 中小城市基础资料缺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产业结构调整、某些重点污

周期性运行等,其水质水量较难准确预测。如果近期建设规模过大,污水处理厂长期

达不到设计规模,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投资效益降低。

4 处理工艺

4.1 处理工艺类型及选择
  随着环境及法规的压力,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在生物法中,
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因其处理效率高,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广
泛应用。
  活性污泥法有许多种型式,使用广泛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

改进型

A/0、A2/0、AB 工艺,②氧化沟工艺,③ SBR 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及其改进型

A/0、A2/0、AB 工艺,处理单元多,操作管理复杂,尤其

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污泥厌氧消化可回收一部分能量,根据我国
污水处理的实践经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达到

20×104m

3

/d 以上,才具

经济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一般在

10×104m

3

/d 以下,由于其技术力量相对较

弱,采用氧化沟和

SBR 工艺具有明显优势。其优点如下:

  (

1)氧化沟法和 SBR 法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适应中小城市水质水量变化大的

特点。
  (

2)氧化沟和 SBR 法,通常不设初沉池和污泥消化系统,工艺流程简单,适合管理

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城市。
  (

3)氧化沟和 SBR 法的基建费用低。

4.2 雨水冲击负荷与污泥流失
  在排水管网为合流制的条件下,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流量雨天是晴天的

2-4 倍,当

出现雨水冲击负荷时,大量活性污泥从曝气池转移至二沉池,并造成污泥流失。在常规处
理系统中,通常设置超越管,在生物曝气池前溢流,或分流部分冲击负荷至二沉池,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