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计方法、位移设计方法和能量设计方法等。

 

  

3 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在桥位选择、桥孔布设、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桥型布置、路线走向以及桥梁结构细部设
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达到结构防震、减少震害的效果。

 

  

3.1 总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1)桥位选择。 

  选择桥址时,桥梁位置应选在良好和稳定的河段,应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
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如果必须在稳定性差的软弱场地上河段通过时,应尽量采用桥梁
中线与河流正交,这样即使地震产生河岸滑移,影响也较小;若采用斜交,地震时极易产
生河岸向河心滑移,会使桥梁随之发生错动或扭转破坏。拱桥应尽量避免跨越断层,特殊困
难情况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

2)桥型选择。 

  桥梁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及震害经验,选择合理的桥型及墩台、基础型式。
宜尽可能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修复加固的结构体系。可以考虑采用减震的新结构,
比如型钢混凝土结构等。

 

  (

3)桥孔布置。 

  桥孔宜选用有利于抗震的等跨布置,并尽量避免高墩与大跨的结合。宜体形简单、自重
轻、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重心低、便于施工。位于地震后可能形成泥石流沟谷上的桥梁,孔
跨和桥下净高宜根据流域内的地形、地质情况酌情加大。

 

  

3.2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

1)对常规的简支桥梁结构应加强桥面的连续构造,以及需提供足够的加固宽度以防

止主梁发生位移落梁,另外还应适当的加宽墩台顶盖梁及支座的宽度,并增设防止位移的
隔挡装置。对采用橡胶支座而无固定支座的桥跨,应加设防移角钢或设挡轨,作为支座的抗
震设计。

 

  (

2)在地震区的桥梁结构以采用跨度相等、每联连续跨内下部墩身刚度相等为宜。跨度

不均,墩身刚度不等极易发生震害。对各墩高度相差较大的情况可采用调整墩顶支座尺寸和
桩顶设允许墩身位移的套筒来调整各墩的刚度,以便使之刚度尽量保持一致。地震区桥跨不
宜太长,大跨度意味着墩柱承受的轴向力过大,从而降低墩柱的延性力。

 

  (

3)对高烈度区的桥梁设计应在纵向设置一定的消能装置,如采用减、隔震支座,以

及在梁体和墩台的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以便共同受力和减小水平桥梁荷载。

 

  (

4)由于拱桥对支座水平位移十分敏感,而两边桥台的非同步激振会引起较大的伪静

力反应,有时甚至会大于惯性力所引起的动力反应,因此要求震区的拱桥墩台基础务必设
置于整体岩盘或同一类型的场址以保证震时各支座的同步激振。

 

  (

5)桥梁的基础应尽可能的建在可靠的地基上,应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同时采

取减轻上部荷载等相应措施,以防止地震引起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在可能发生地震液
化的地基上建桥时,应采用深基础,使桩或沉井穿过可能液化的土层埋人较稳定密实的土
层内一定深度。并在桩的上部,离地面

1~3 m 的范围内加强钢筋布设。 

  (

6)墩柱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用螺旋形箍筋,以便为墩柱提供足够的约束。另外墩身

及基础的纵向钢盘伸入盖梁和承台应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以增强连接点的延性,并且,桥墩
基脚处应有足够的抵抗墩柱弯矩与剪切力的能力,不允许有塑性铰接。

 

  (

7)采用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该部位形成稳

定的延性塑性铰,并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耗散地震力。

 

  (

8)采用上部结构和桥墩完全连接的刚构体系,并且桩尖穿过可液化层达到坚硬土层

上,由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增大和坚实的桩尖承载能力的保证,减少了由于土壤变形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