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焊接工艺试验的评定 

  焊接工艺试验评定是制定焊接工艺的依据。对首次采用的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必须
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的评定,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焊接工艺。要求如下:

 

  (

1)对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的人员应具有熟练的焊接技能。若现场遇有妨碍操作时,需

进行模拟障碍的焊接工艺试验。
  (

2)针对焊接工艺试验的评定,必须在钢结构进行焊接之前完成。在焊接工艺试验评

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试件钢材或者焊接材料必须要与工程所用的材料相同。

 

  (

3)对于焊接工艺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试件焊缝的外观以及内部质量的无损检测,必

须按照有关的规定去完成。

 

  (

4)应按照钢结构的设计节点形式、钢材类型以及规格及产地等,制定焊接工艺试验

评定方案。

 

  

4、材质因素的控制 

  

 首先,母材的控制。母材所选用的钢材除满足结构的强度、塑料、韧性和疲劳性能要求

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可焊性,因为母材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上。
利用碳当量

Cep 可以从理论上来间接评价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产生脆化倾向和冷裂纹的倾向

从而评价母材的可焊性。检验母材可焊性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因此对特殊钢
种和首次采用的钢材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其次,焊接材料的控制。焊接材料的选择对焊接
质量的影响很重要。为获得段质的焊接接头,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1)在焊接同种材质时,一般应按焊接接头与母材等强的原则来选择焊接材料。在焊

接厚板时,由于冷却速度快,焊接应力较大,容易产生焊接裂纹,所以在第一层打底焊接
时,就要选用塑性好,强度稍高的低氢焊条来焊接,其他各层可用等强度的碳素钢或低合
金钢焊条来焊接。

 

  (

2)形状复杂和大厚度工作,焊接金属冷却时收缩应力大,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必须

选用抗裂性能好的低氢型焊条。
  (

3)焊接碳钢与低合金钢或不同强度等级的低合金钢时,可按两者中强度级别较低的

一种选用焊接材料。

 

  (

4)受条件限制不能翻转的工作,应选用能全位置焊接的焊条。 

  

5、保证焊件区的装配质量 

  焊接质量的好坏与装配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焊接前要除了满足标准规定的焊接连接组
装允许的偏差外,还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

1)焊接区边缘 50mm 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等必须铲除干净,以减少产生焊接气

孔等缺陷的因素。

 

  (

2)免强力装配,定位焊缝要留有足够的厚度和长度:定位焊缝厚度不应小于

3mm,长度不应小于 40mm,其间距宜为 300mm~600mm。定位焊缝与正式焊缝应具有相同
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定位焊缝存在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时,应完全清除。

 

  (

3)引弧板应与母材材质相同,焊缝坡口形式相同,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引弧板拆

除时,应采用气割的方式,不允许用锤击落,以避免损伤焊缝端部。

 

  (

4)衬板焊时,垫板要与母材底面贴紧,以保证焊接金属与垫板完全融合。 

  (

5)对接焊缝不应和加筋板的角焊缝交错。对接焊缝和角焊缝距离应不小于 50mm。 

  (

6)方管或圆管在每根构件中允许存在一个接头,但在对接时应加垫宽度不小于

30mm 的钢衬垫,并与管壁紧贴。管子应开坡口,并留 2~3mm 间隙,以利于与衬垫板焊透。 
  

6、引弧板与收弧板的设置 

  对于引弧板与收弧板的设置,主要要求如下:

 

  (

1)对 T 形接头、角接接头以及对接接头的主焊缝两端,必须进行与被焊母材、坡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