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混凝土经常接触水的部位都要设计为防水混凝土,保证本身的密实性和防腐蚀的性能。
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或超细粉等可以减少水泥带入的碱量,加入钢纤维或丙烯纤维可以
对膨胀、开裂起到阻裂作用,并具有很好的抗渗能力,达到自防水的基本要求。桥面水泥混
凝土的平均厚度不能小于

10cm,最薄处厚度不能小于 8cm,而且混凝土本身的配比设计以

及浇筑质量是最重要的。

 

  

2.2 桥面防水涂层 

  无论桥面混凝土施工质量如何好,均不能完全保证不开裂。所以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
上面必须设置防水层。防水层不但本身要起到防水作用,而且要求其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
凝土都有很好的亲和性,附着力好。下面能牢固地与水泥混凝土表面粘结,上面与沥青混合
料牢固地粘结。否则就成为一个层间抗剪力很低的夹层,将导致桥面沥青混凝土出现拥包、
滑移,直至松散、破坏。

 

  

2.3 桥面雨水孔与落水管 

  桥面雨水孔与落水管的设置应该像屋面一样的严格,但是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容易
忽略。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收水口小,不能及时将水泄走:收水口标高高于周
围标高,造成积水:收水口高出水泥混凝土表面,而且周围混凝土不密实,造成管周围漏
水;出水管过短,发生尿檐现象。从而导致收水口周围以及边梁外侧混凝土的破坏。

 

  

2.4 栏杆外侧与人行道的构造 

  栏杆外侧应设计为光滑的表面,底面设有止水槽,雨水能很快地顺外侧流向地面,而
不应再流向边梁。设有人行道的桥梁,人行道的防水也不能忽视,防止雨水渗流到主粱。但
有些设计忽略了这一点,雨水从人行道缝隙渗漏,沿外侧漫流,从而造成边梁翼板及外侧
的污染和腐蚀,所以边粱外侧首先破坏。

 

  三、城市桥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3.1 基坑降排水 

  在基坑降水时应先进行实验井的抽排水实验

, 之后根据工程桩及围护体的位置合理布置

降水井

, 在排水井管安设时应保持井口标高一致, 并采用扶正器来确保井管不靠住井壁并保

证其外侧有一定的厚度用于填砾

,且在安设时不可靠外力将井管压下以免破坏过滤器结构,井

管安设完成后则可进行洗井

,其最终效果应保证井内出清水且内部不含砂, 出水量大且均匀, 

在以后的降水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出水状况

, 若抽一段时间后出现长时间大量沙粒从井内抽出

则应停止抽水并改为间断抽水或该用小口径水泵抽水以免导致地下土壤流失引起土体沉降

;

基坑排水方法多种

,常见的为利用各种排水沟排水及各种井点系统降水。排水沟以设明(暗)沟

以及集水井、基坑排水方法。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时,应采取截水或回灌措
施。

 

  

3.2 基坑维护 

  常采用的基坑维护方法为混凝土灌注桩或喷锚护坡等方法

, 灌注桩一般采用钻机成孔后

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成桩

,成桩间距一般为 1~2m,基坑转角部位应局部加强, 钻

孔过程中为了保证成桩质量并减少对临桩干扰而一般采用间隔施工的方法

,灌注桩施工完成

后则应采用冠梁将桩体连成整体排架,以实现维护桩共同受力

,增强抵抗外侧土体侧向荷载

的效果。维护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冠梁开挖及桩顶混凝土的凿除处理,并使灌注桩主筋与冠
梁相锚后,方可采用混凝土进行冠梁浇筑。

 

  

3.3 内支撑施工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与设计工况相一致

, 并在施工中遵循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

挖、严禁超挖

”的原则施工,一般采取上层土方开挖 50cm 后则对其进行支撑,随后进行第二层

土方开挖。支撑分多种类型

,钢支撑的其钢构件长度拼接、支撑与围檩间采用焊接, 拼接点的

强度不低于构件的截面长度

, 且拼接点应在支撑的交汇点处设置, 由于连接点应力集中、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