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 目的

为便于标识、控制和追踪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软件项及介质,特制定本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软件项及介质。

3. 术语和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 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 标识规则

4.1

标识对象

标识对象主要包括:技术文档(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开发计划、质

量计划、系统设计报告、技术报告、测试计划等)、提交产品(计算机程序、释放

产品等),主要通过介质标识和版本控制以便于存取和查阅。

4.2

文档版本控制

对于计划性文档、技术文档和用户文档,其版本按修改的先后顺序确定。新生成

的文档第一次发行为第一版,修改后第二次发行为第二版,以此类推。

4.3

发行版本控制

最终完成的软件版本用三位符号表示: s.xy”。各符号位的含义如下:

1) “y”为第二次版本号,表示纠正错误时的版本升级,用一位数字表示:

“1~9”,对上一次产品或项目中的缺陷做修正,第二次版本号增加;

2) “x”为第一次版本号,表示增加功能时的版本升级,用一位数字表示:

“0~9”。与上一产品或项目相比,功能进行了小量的增加或修正时,第一次

版本号增加,第二次版本号为零,第二版本号为零时可以省略不写;

3) “s”

为主版本号,用一位数字表示: 1~9”。对产品作重大调整,或与已发行

的上一产品相比,在功能与性能上有较大改善时主版本号增加,次版本号

为零,产品或项目概念全新,第一次完成,版本号为 1.0。

4.4

软件项标识方式

4.4.1

技术文档标识方式

如果有英文

缩写,也要
同时给出

产品磁盘号 /

总磁盘数

发行版
本号

产品名称(一般

包括中英文)

版本号

公司名称、标
识、联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