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发现,郎培坤实际指挥着多人乞讨,并且互相以外

号相称。郎培坤绰号 瞎子 (河南人),手下有 老太婆 耿效芳(安徽省利辛

县胡集镇杜小海村人)、 残疾女孩 习晓梅(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台上村人)、

花脸 (河南人),上述等人都配备手机,并且在航站楼多个楼层立体站位,

互相可以监控。 工作人员来了可以通风报信,有好的乞讨资源也可以共享。
   在专项活动期间,工作人员第一次把郎培坤请上救助车辆准备送往救助站
时,惊讶地听到他自称儿子就在机场工作。工作人员联系上他的儿子郎某,郎
某很快骑着自行车到机场接父亲郎培坤回去。工作人员第二次发现朗培坤,亲

自把他送到住处, 儿媳妇下楼来接 。据了解,出现在机场的大部分流浪乞讨
人员也像郎培坤这样,有固定的住处,有的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案例
   2QQ 群诱骗聋哑人强迫乞讨
   3 月 21 日,就在专项活动开展后不久,机场公安局一举侦破一个长期在机
场组织利用胁迫聋哑残疾人进行职业乞讨的团伙,对团伙中 6 名组织人员依
法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理,并解救 9 名受胁迫的聋哑残疾人,流程控制部联合
花都救助站对该 9 名聋哑残疾人进行救助,并将 9 名残疾人员送回原籍。此项
行动是专项整治行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花都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团伙由头目通过 QQ 群以找工作为由把
一些聋哑人骗过来,并实施人身限制,压迫行乞,形成一个职业乞讨团伙。

他们有人带班,有专门的接送车辆 。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团伙成员每天都要

上交全部行乞所得,再由头目分给大概一天 5

元左右的 工钱 ,仅够用餐,

不交或私自保留部分都会遭到毒打, 他们完全成了某些人的赚钱工具 。
   案例
   3

开车接乞讨母亲 上班

   一名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在家属来接流浪乞讨人员回家的时候,经常会

有一些 怪事 发生。
   花都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对从河南来的两姐妹接受救助。姐姐已经
80 多岁了,妹妹 60 岁左右,她们平常在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站楼外乞讨。进救
助站后过了几天,她们的两个儿子竟然分别开车来领人,连保安都吓一跳,
还以为是来办理公务的。
   据与两位老人同住一间房的人透露,老人告诉她,她们有时最多一天就可

以乞讨到三四百元,儿子鼓励她们乞讨,而且还开着车送她们到机场 上班 。
   ■乞术揭秘
   机场惊现国际乞丐
   花都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机场里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行乞方式主要有四
种方式,而且除了国内的乞讨者外,甚至出现了黑人乞讨者。
   强卖:向候机旅客兜售价格较低的打火机、小饰物等,但不予找钱。如一张
剪纸只需 2 元钱,给了 100 元或者 10 元等就不肯找钱了;强讨:通过拽旅
客的衣服、拉手臂等方式达到讨钱的目的。
   骗讨:对旅客说没吃中午饭,希望能给点钱买个盒饭,衣着稍好点的乞讨
者还会拖着个空的行李箱打扮成旅客,谎称钱包被抢,还有的人假扮聋哑人

(或者是被团伙操纵的聋哑人)拿着所谓 残疾人证 ,博取同情,还要求施
舍的人在一个小册子上签名,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