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隋唐五代所用的造纸原料,除家麻和野麻而外,从晋朝以来兴起的藤纸,到了隋唐时
期达到了全盛时期,产地也不只限于浙江。
从历史文献上看,桑皮纸、楮皮纸虽然历史悠久,但唐以前的实物则很少见到,隋唐以后
皮纸才渐渐多了起来。敦煌石室中的隋开皇二十年写本《波罗蜜经》,据专家化验是楮皮纸;
隋末的《妙法莲华经》是桑皮纸;开元六年的《无上秘要》、唐代的《波罗蜜多经》也是皮纸。

 

此外,传世的唐初冯承摹神龙本《兰亭序》也是皮纸。
    唐代还有一种香树皮纸。广东廉江县北多栈香树,身如柜柳,皮捣为纸,产的栈香或

 

笺香树皮纸是名闻于当时的。
   随着造纸原料的逐步扩大和造纸技术在各地的推广,隋唐五代时的产纸区域遍及全国
各地。据《元和郡县图志》、

《新唐书?地理志》、

《通典?食货典》三书的记载,在唐代各地贡纸

者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衡州等十一州邑。当然这是个很不完全的统计。如果再查其他
唐人著作,还可找出另外一些地区所生产的各式品种和名目的纸。进献者还有益州黄白麻
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细黄状纸,均州大模纸,宣州、衢州案纸、次纸,蒲州细薄白纸 

 


    歙州、池州、信州、宣州等地,均以产纸著名。现在全世界闻名的国产书画用的

"宣纸",

其历史渊源就可以追溯到唐代宣州的贡纸。

《新唐书?地理志》载,宣州土贡有纸和笔。宣州

下置宣城、当涂、泾县、广德、南陵、太平、宁国、旌德等八县。这是有关宣纸的最早记载。后世
的宣纸,主要是以宣州泾县为主产地。宣纸在唐代为书画家所使用,可见它的质量之高。

   

摹拓书画用纸,要求薄而透明,纸质紧密,纸的质量不佳也是不能胜任的 。
    隋唐五代时的造纸技术比魏晋南北朝时进步,这时期纸的质量及其加工技术大大超过
前代,而且出现了不少名贵的纸张为后世所传颂,在造纸设备上也有了改进。
    纸的加工主要目的在于阻塞纸面纤维间的多余毛细孔,以便在运笔时不致因走墨而晕
染,达到书画预期的艺术效果。有效措施是压光、拖浆、填粉、加蜡、施胶等。这样处理过的
纸,就逐渐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