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接排放限值的基础上,设立了水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

 

并制定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监控方案》,用以

规范排放标准制订工作.

— 7 —

促进环境管理规范化.制订并发布了一系列清洁生产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

术规范,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保护标准,核与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信息与传输标准,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标准制

修订技术导则等管理规范类环境保护标准,为规范开展各方面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3.

深化科技兴环保战略,标准研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与标准相关的科研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标准工作需求已经成为科

研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更多的科研项目将环境基准与标 "水体污染控制准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或将科研

成果转化为标准. 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 973 项目"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以及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均将环境保护标准与基准作为重点领域或内容之一. 标准科研成果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在"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

及实施方法研究" "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方法研究"

 

等环境保护公益 , 项目中,已完成造纸,纺织,染整,农药,制药,钢铁

 

等 18 个重点行业国内外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研究,为我国制订工业行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了重要参

考. 4.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创新标准制修订工作与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各方面标准工作.发布

 

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 , 计划管理办法》

《加强国家污染物排

 

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 ,

— 8 —

等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各类标准制修订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制修订工作技术规范,涉及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

标准样品,清洁生产标准和审核指南等.加强对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指导和备案管理工作,发布了新的《地方环境质

 

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纠正了个别地方出现的超越法律授权制定发布标准的做法,指导延江省

份出台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力推行标准政务公开,标准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 严格执行国

家政务公开制度,实现标准工作全过程透明化,切实保证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规范公众意见收集工作,

 

发布了《关于收集和处理社会公众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草案意见事宜的通知》,并开放了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的意

见反馈平台.规范了环境保护标准的解释和咨询工作,设立了标准咨询热线电话,标准行政解释向全社会公开.加强

了标准信息发布和传播工作,所有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正式文本在政府网站公开,标准出版单位摈弃了行业内普遍采

用的防复印套红印刷的做法,以正常的版式出版发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维护了环境保护标准公益性文件的形象.

(二)"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需求分析

我国环境问题具有"共同但又独特"的特性.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集中出现,呈现结构性,压缩性,复合性,

 

区域性和全球性 5 大基本特征.因此,尽管我国环

境保护标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进展,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前,环保标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