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12 / 1 现代铸铁

R

m

=1 000-800Sc

(9)

HB=530-344Sc

(10)

由公式(9)和(10)可以得到:
R

m

=2.3HB-232.6

(11)

公式(11)也表示抗拉强度(R

m

)与硬度(HB)

呈线性相关。

表示抗拉强度(R

m

)与硬度(HB)线性相关的

公式还有:

R

m

(kgf)=(HB-82)/6

[8]

(12)

R

m

(kgf)=(HB-40)/6

[8]

(13)

R

m

≥196 MPa 时,

HB=RH(100+0.438R

m

[9~11]

(14)

R

m

<196 MPa 时,

HB=RH(44+0.724R

m

[9~11]

(15)

注:

式中 RH 表示相对硬度,一般为 0.8~1.2。

R

m

=0.97HBS+42.85

[12]

(16)

(适于中频炉冶炼)

R

m

=2.11HB-167

[13]

(17)

R

m

=2.05HB-149.3

[13]

(18)

R

m

=2.5HB-175(误差±60 MPa)

[14]

(19)

公式(11)~(19)的共同特点是建立了抗拉强

度(R

m

)与硬度(HB)的线性关系。还有人将抗拉

强度与硬度、化学成分、CE 联系起来建立了如下
公式:

R

m

=258.3+1.27HB-67.3×w(C)-25×w(Si)-

31×w(P)

[15]

(20)

R

m

=263.4+1.3HB-65×w(C)-25.5×w(Si)-32×

w(P)

[13]

(21)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21)适用于抗拉强度在

150~250 MPa 之间的灰铸铁。

R

m

=3.31HB-0.52HB×CE+2.5

[13]

(22)

R

m

=3.08HBR-0.24HBR×CE-6.28

[13]

(23)

近年来,一些国家用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之

比 m=R

m

/HBS 来表达灰铸铁的切削性能指标,

一方式更为直接。m 值大,表示在强度高时,硬度
低,切削性能好。这些国家用 m 值作为内控标
准,根据不同牌号将 m 值控制在 1.0~1.4。

灰铸铁之所以除了强度以外对硬度的要求

越来越严格,是因为随着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精
密化、切削高速化,铸件硬度对机床的切削速度
和刀具磨损影响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在灰铸铁
的内在质量中,力学性能仍以抗拉强度为指标,

铸造性能以共晶度为指标,加工性能以 HB 为指
标,

用成熟度、硬化度、品质系数来表示灰铸铁的

内在质量的优良程度。

2.2

球铁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

球铁是由球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碳化物

(一般含量极少)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由于各组

分的相对含量、大小、形态以及分布不同,对球铁
的抗拉强度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球铁还
可以通过热处理(正火,等温淬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强韧化,因而球铁抗拉强度与硬度的关系较

复杂。

管野利猛

[14]

通过统计研究获得了球铁抗拉

强度与布氏硬度(100~300 HB)的线性关系:

R

m

=3.5HB-70(误差±60 MPa)

(24)

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铸造业

的飞速向前。现在,用球铁制造汽车发动机曲轴
成了曲轴制造的主流。杨胜斌等

[16]

研究了球墨铸

铁曲轴硬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并得到如下的回

归方程:

R

m

=3.249HB+20.571

(25)

(相关系数 R=0.6521)

3

结束语

由上述讨论可以清楚地看出,钢铁材料抗拉

强度和硬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许多时候存在

线性关系。受化学成分和制造工艺(铸造、锻造、
轧制、热处理)的影响,钢铁材料抗拉强度和硬度
之间的换算关系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但是,在
生产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建立钢铁材料抗拉强度

与硬度之间的关系并用硬度来监控产品的生产

过程是一种简单而便捷的选择。

参 考 文 献

[1]屠世润,

赵志鹏,

吴明,等.硬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浅析[J].机械

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9,

(10):31-34.

[2]GB/T1172-1999,

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值[S].

[3]杨玉民,

王忠,秦怀,等.碳钢铸件强度与硬度的关系[J].铸造,

2009,

58(3):

287-289.

[4]江勤峰,

朱永华,

陈莉,

等.昆钢冷轧薄板 St13 抗拉强度与洛氏

硬度关系探讨[J].物理测试,2009,27(5):1-4.

[5]余兆新,

谢灵扬.42CrMo 钢硬度与强度关系研究[J].装备制造,

2009,

(4):140.

[6]陈冰川,

李光福,杨武.奥氏体不锈钢里氏硬度维氏硬度及强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