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能力和动手能力。
(5) 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做好维修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

 

总结提高,从中提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
(6) 

 

学习并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7) 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
2. 

 

物质条件

(1) 

 

准备好通用的和某台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备件。

(2) 非必要的常备电器元件应做到采购渠道快速畅通。

(3) 

 

必要的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等,最好配有笔记本电脑并装有必要的维修软件。

(4) 

 

每台数控机床所配有的完整的技术图样和资料。

(5) 

 

数控机床使用、维修技术档案材料。

3.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故障率,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 人员安排为每台数控机床分配专门的操作人员、工艺人员和维修人员,所有人员都要

 

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
(2) 建规建档针对每台机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章,建立工作与维修档案,

 

管理者要经常检查、总结、改进。
(3) 日常保养对每台数控机床都应建立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包括保养内容(如坐标轴传动
系统的润滑、磨损情况,主轴润滑等,油、水气路,各项温度控制,平衡系统,冷却系统,
传动带的松紧,继电器、接触器触头清洁,各插头、接线端是否松动,电气柜通风状况等
等)及各功能部件和元气件的保养周期(每日、每月、半年或不定期)  

(4) 提高利用率数控机床如果较长时间闲置不用,当需要使用时,首先机床的各运动环节
会由于油脂凝固、灰尘甚至生锈而影响其静、动态传动性能,降低机床精度,油路系统的
堵塞更是一大烦事;从电气方面来看,由于一台数控机床的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是由
数以万计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他们的性能和寿命具有很大离散性,从宏观来看分三个
阶段:在一年之内基本上处于所谓"磨合"阶段。在该阶段故障率呈下降趋势,如果在这期
间不断开动机床则会较快完成"磨合"任务,而且也可充分利用一年的维修期;第二阶段
为有效寿命阶段,也就是充分发挥效能的阶段。在合理使用和良好的日常维护保养的条件
下,机床正常运转至少可在五年以上;第三阶段为系统寿命衰老阶段,电器硬件故障会
逐渐增多,数控系统的使用寿命平均在 8~10

 

年左右。 因此,在没有加工任务的一段时

间内,最好较低速度下空运行机床,至少也要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甚至每天都应通电。
1. 

 

数控机床的电气故障可按故障的性质、表象、原因或后果等分类。
(1) 以故障发生的部位,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硬件故障是指电子、电器件、印制电路
板、电线电缆、接插件等的不正常状态甚至损坏,这是需要修理甚至更换才可排除的故障。
而软件故障一
般是指 PLC 逻辑控制程序中产生的故障,需要输入或修改某些数据甚至修改 PLC 程序方
可排除的故障。零件加工程序故障也属于软件故障。最严重的软件故障则是数控系统软件

 

的缺损甚至丢失,这就只有与生产厂商或其服务机构联系解决了。
(2) 以故障出现时有无指示,分为有诊断指示故障和无诊断指示故障。当今的数控系统都
设计有完美的自诊断程序,时实监控整个系统的软、硬件性能,一旦发现故障则会立即报
警或者还有简要文字说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结合系统配备的诊断手册不仅可以找到故
障发生的原因、部位,而且还有排除的方法提示。机床制造者也会针对具体机床设计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