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3

 

、 某套商品住宅,房屋使用面积为 70m

2

,套内墙体面积为 3.5 m

2

,阳台面积为 3.2 m

2

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为 9 m

2

。则该套住宅的建筑面积为( 

)。

   A、76    

; B、85.7    

; B、79.0    

; D、82.2 

24、在一块土地上投资建造写字楼,当楼高为5层时,预期投资利润率为4.36%;在5~20
层时,每增高一层,投资利润率上升0.18%;而在20~30层时,每增高一层,投资利润率
下降0.14%。由此可见,超过20层之后,这块土地的边际收益开始出现递减,揭示了(

 )。

A、收益递增规律;B、收益递减规律;C、规模的收益递增规律;D、规模的收益递减

规律

收益递减原理揭示的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指在仅有一种投入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

其他投入量不变,在开始时,产出量的增加有可能是递增的,但当可投入变量增加到某一
点时,产出量的增加会越来越小。

25、最高最佳使用原则必须同时符合的四个标准是:法律上许可、经济上可行、价值最大化
和(

  )。

A、协商一致;B、技术上可能;C、环境上适合;D、规模上均衡

最高最佳使用原则要求房地产估价应以估价对象的最高最佳使用为前提进行。最高最佳

使用是指法律上许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经过充分合理的论证,能使估价对象的价
值达到最大的一种最可能的使用。

26

 

、城市中需拆迁而未拆迁的土地的价格称为(

C

 )。

A、生地价;B、熟地价;C、毛地价;D、拆迁补偿安置价

27、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应当采用(

  )。

A、客观合理价值标准;B、非公开市场价值标准;C、公开市场价值标准;D、政府规

定的价值标准

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应当采用公开市场价值标准。

28、房地产状况修正中的间接比较修正评分办法,是以(

)状况为参照系进行的。

A、可比实例房地产;

B、估价对象房地产;C、标准房地产;D、类似房地产

2003 年考题。间接比较调整与直接比较调整相似,所不同的是设想一个标准房地产状

况,然后以此标准房地产状况为基准(通常定为 100 分),将估价对象及可比实例的房地
产状况均与它逐项进行比较、打分。如果估价对象、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比标准房地产状
况差,则打的分数就低于 100;相反,打的分数就高于 100。再将所得的分数转化为调整价
格的比率。

29、某可比实例的实物状况比估价对象优9%,则其实物状况修正系数为(

B

 )。

A.0.91;  B.0.92; C.1.09; D.1.10

这是 2003 年考题。以估价对象为基准,100/(100+9)=0.92。

30、判定某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 6%,则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为(

)。

A、0.060; B、0.0940;C、1.060;D、1.064

交易情况修正系数=100/(100-6)=1.064

31、通过市场提取法求出的估价对象建筑物的年折旧率为 5%,则估价对象建筑物的经济寿
命是(

  )年。

A、50; B、10;C、20; D、无法知道

根据 建筑物经济寿命=1/年折旧率 来计算。

32、在一般情况下,(

)适用于一般建筑物和因年代久远、已缺乏与旧建筑物相同的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和设备,或因建筑技术和建筑标准改变等,使用建筑物复原建
造有困难的建筑物的估价。

A、重建价格;B、重置价格;C、重新购建价格;D、积算价格

重置价格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 替代原理 的体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