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当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导致锥孔扩张时,弹簧会使轴套产生轴向位移,补偿径向间隙,确
保径向精度,由于刀柄本体并未产生轴向移动,因此又能保证工具系统的轴向精度。

图 3 BT 刀柄与 Big-plus 刀柄对比图
 

4.Big-plus

 

工具系统

Big-plus 工具系统是日本大昭和精机公司开发的改进型 7:24 锥柄工具系统(见图 3) 。该系
统与现有的 7:24 锥柄完全兼容,它将主轴端面与刀具法兰间的间隙量分配给主轴和刀柄
各一半,分别加长主轴和加厚刀柄法兰的尺寸,实现主轴端面与刀具法兰的同时接触。装

 

入刀柄时伴随主轴孔的扩张使刀具轴向移动达到端面接触。
与 BT 锥柄相比,Big-plus 锥柄对弯矩的承载能力因有一个加大的支撑直径而提高,从而
增加了装夹稳定性。Big-plus 工具系统的夹持刚性高,因此在高速加工中可减少刀柄的跳
动,提高重复换刀精度。

 

国内新型工具系统的研究

我国在新型工具系统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对工具系统进行实质性分析研究的成果较少。
其中成都工具研究所的梁彦学高工、张铁铭高工、赵柄桢高工在引进 HSK 工具系统标准、

探索制造工艺及动平衡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成都工具研究所 九五 期间承担了国家重点科
技攻关专题《数控机床工具系统工程化技术的开发研究》,主要成果是引进了 HSK 刀柄的
制造标准,开发了相应的加工工艺,并据此制造出了 HSK 刀柄及部分检测设备,填补了

 

国内空白。

在此基础上,成都工具研究所和江苏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课题 高

速加工工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利用有限元法对高速状态下 HSK 工具系统的特性进行
了仿真分析、建立了力学模型和专家知识库,为掌握其结构动态、静态特性、工作机理提供

 

了科学理论指导和依据; 建立了 HSK 工具系统柄的标准图库及 HSK 工具系统产品图库,
制定了 HSK 工具系统的制造技术规范;完成了 HSK 工具系统标准技术的研究工作,制
定了 HSK 工具系统国家标准,为我国 HSK 工具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并进入国际市场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大学对 HSK 刀柄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出磨损后的 HSK 刀柄的重磨方法,减小了刀
柄加工误差的不利影响,使刀柄的性能更可靠,实现了磨损后的 HSK 刀柄再利用,降低
了生产成本,解决了 HSK 刀柄磨损后不能再利用的难题。华南理工大学的刘旺玉利用有
限元方法对 HSK 薄壁液压夹头夹紧扭矩进行了分析。山东大学的张松等借用非线性有限
元技术对 HSK 主轴/刀具联接的变形及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旋转速度和过盈

 

量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工具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开发工具系统制造与检测一体化技术,提高刀柄的加工质量

高速加工的工具系统大都采用过定位的双面夹紧方式,因此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