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44、

风险管理机制是将风险管理活动的输入转变为风险管理成果过程中所用的技巧

与工具,包括风险核对清单、风险管理表格和风险数据库模式。

45、

采用 SEI 推荐的软件风险分类系统或项目工作细分结构 WBS 作为核对清单。

46、

风险度量准则包括可能性,后果和行动时间框架。

47、

预测风险影响:风险影响(PE)=可能性(P)*后果(C)。

48、

过分自信的进度加上固定的成本预算,必然导致进度与成本方面的风险。

49、

风险应用策略:避免、转移、缓解、接受、研究、储备以及退避。转移包括保险投保、

发行债券、担保等,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如果项目的设计可靠,一个固
定价格的合同行为将风险转移。

50、

风险信息通过触发器发出,触发器有三种控制功能:激活、解除、挂起。以下四种

触发器用于提供风险通知:定期事件触发器、时间触发器、相对变化触发器、阈值触发
器。

51、

风险阈值是启动风险行动计划的值。

52、

软件质量的评价: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53、

软件评审是项目早期软件质量保证的手段,软件测试是项目后期的主要手段。

54、

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寻找软件缺陷而执行程序的过程,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的

缺陷,而不是证明软件正确。

55、

软件资源的主要复用方式:源代码复用、目标代码复用、设计结果复用、分析结果

复用、类模块复用。类模块的复用又分为:实例复用、继承复用、多态复用。

56、

项目团队的组织可采用垂直方案、水平方案、混合方案。

57、

PSP:个体软件过程;TSP:团队软件过程。

58、

软件缺陷的跟踪最好在对软件需求的基线已经确定,工作产品已经置于变更控

制状态时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