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屋顶的等级限制十分严格,从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到最低等
级的硬山顶,形成了完整的等级系列,对于不同建筑的等级面貌,起到了十分触目的标
志作用。

  结构形式和构造做法也被纳入等级的限定,在宋《营造法式》中主要表现在殿堂结构
与厅堂结构的区分,即殿堂、厅堂、余屋、亭榭四类,殿堂等级最高,厅堂、余屋依次减低;
它们在规模大小、质量高低和结构形式上都有区别。在清《工程作法》中,主要表现在大式
做法和小式做法的区别,把这两种做法作为建筑等级差别的宏观标志,然后在大式做法
中再细分等次;这两种做法不仅在间架、屋顶上有明确限定,而且在出廊形制、斗拱有无、
才分规格和具体构造上有一系列的区别。等级的限定深深地渗透到技术性的细枝末节。

  五、装修。装饰色彩等级

  等级制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甚至

—— 

对门上的零件

门环,也硬性规定了铜环、锡环、铁环三级,按等级采用。

  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
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对中国古代
建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
不同类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色,而是它的等级形制。凡是同一等级的建筑,
就用同一形制。如太和殿、乾清宫、太庙正殿和明长陵祾恩殿,建筑性质各异,基于等级的
最高体制,用的都是重檐庑殿顶。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严密的等级制度,
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
制。这种固定形制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使得建筑单体以至庭院整体越来越趋向固定的
程式,整个建筑体系呈现出建筑形式和技术工艺的高度规范化;程式化、规范化保证了建
筑体系发展的持续性、独特性,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统一性、协调性,保证了建筑普遍达到
不低于规范的标准水平。但是也成为建筑发展的枷锁,严重束缚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技术
的革新,加剧了中国建筑体系发展的延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