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要量大增,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延长,流通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增加;第二,城市
人口相应集中,形成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大量需求,势必增加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的费用;
第三,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增,在本地水源不足时,需要开辟新水源,远距离引水,耗
资巨大;第四,大量生产和生活排泄物集中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利

’’

用自然界自净能力净化 三废 的可能性相对下降。为保持环境质量,不得不花费巨资兴建

各种人工净化处理设施,增加环境保护费用。当工业集聚带来的 外部不经济性 的总和超
过生产集聚带来的利益时,综合经济效益反而下降,这就表明集聚程度已超过经济合理

 

的界限。
  1.3.2 

 

建设地点的选择

  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项
目建设条件、产品生产要素、生态环境和未来产品销售等重要问题,受社会、政治、经济、国
防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
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所在地点的城乡建设规划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全局出发,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决策。
  (1

 

)选择建设地点的要求

  ①节约土地。项目的建设应尽可能节约土地,尽量把厂址放在荒地和不可耕种的地点,

 

避免大量占用耕地,节省土地的补偿费用。
  ②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土壤耐压力应满足拟建厂的要求,
严防选在断层、熔岩、流沙层与有用矿床上以及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滑坡区。厂址

 

的地下水位应尽可能低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面。
  ③厂区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

 

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
  ④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以 5%一 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

 

程量,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

 

  ⑤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

 

  ⑥应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
  ⑦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的项目,不能建在城市的
上风口,以免对整个城市造成污染;对于噪声大的项目,厂址应选在距离居民集中地区

 

较远的地方,同时,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减弱噪声的干扰。
  上述条件能否满足,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建设期限,对项目投产后的
运营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确定厂址时,也应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

 

择最佳厂址。
  (2

 

)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

  在进行厂址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除比较上述厂址条件外,还应从两方面进行分

 

析:
  ①项目投资费用。包括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土石方工程费、运输设施费、排水及污

 

水处理设施费、动力设施费、生活设施费、临时设施费、建材运输费等。
  ②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包括原材料、燃料运入及产品运出费用,给水、排水、

 

污水处理费用,动力供应费用等。
  1.4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和主要设备的选择两部分内容。
  1.4.1 

 

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

  生产工艺是指生产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工艺流程是指投入物 (原料或
半成品)经过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评价及确定拟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