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电动指示仪表给出导叶位置的相应信号,应将指示仪表进行校准,使

“打开 100%”的点与

所规定的最大负荷点相重合(

100%开度应≤导叶的+30°开度)。 

3.4 风机运行中出现及应注意的问题 
3.4.1 根据笔者对该风机投产一年来的跟踪观察,发现该类型风机的前导叶空心叶片由于制
造工艺不精细问题,点焊处多处开焊,叶柄与中心筒相交处叶轴支撑结构过于简单粗糙而
且磨损严重。加上导叶调节轮圈及连杆传动机构安装不到位,导致各静叶角度不一致与窜动,
几次发生过叶片卡涩及叶柄外部的支承座断裂的故障。

 

3.4.2 根据笔者对该类型风多年来的跟踪观察,发现由于施工安装人员受老式离心风机安装
经验的影响

, 新的理念没有建立,对静调风机性能还不熟悉,导致华电安徽池洲电厂、宁夏灵武

电厂、山东邹县电厂的吸风机安装后,入口调节叶片的就地行程虽然限定在

0~100%,而实

际上风机内部入口调节叶片的行程只是在

-75°~0°范围内,因此以上机组投产后均存在风

机出力受限的问题,经过修整叶片电动头开关行程后恢复正常。

 

3.4.3 #7 炉由于吸风机出口烟道长期正压(应该负压)运行,造成风机围带、膨胀节等设备
不同程度的损坏而烟气泄漏严重,为了防爆还专门在吸风机出口烟道上加装防爆门。主要原
因是增压风机入口静叶角度没有按照标准安装调试,结果只能在(

-75°~0°)范围内调节,

当锅炉高负荷时,由于增压风机静叶不能全开,也就出现卡脖子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加装脱
硫装置,正常运行中吸风机出口烟道负压受烟囱影响,能比较稳定的维持在

-6.27 Pa~-7.08 

Pa 之间运行。加装脱硫装置后该段系统阻力由增压风机来克服,正常运行中吸风机出口烟
道负压,一般应同原来相接近。由于增压风机入口静叶差

30°不能全开,所以吸风机出口烟

道负压时常

1000 Pa 之间变化,严重时达到 1600 Pa 甚至 2000 Pa。而静叶开度 100%,电流

也只能达到

245A。当#7 炉大修后,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两台增压风机静叶的问题,经过修

整静叶角度增压风机投入运行后,发现两台增压风机静叶开度只开到

88%时,电流就已达

292A,吸风机出口烟道负压也能比较正常的稳定在-1.5 Pa~-4.2 Pa 之间。 

3.4.4 几个电厂吸风机均发生过此类故障,运行中风机振动大,超过规程规定值,根据该风
机叶轮与机轴的装配工艺不同于其它类型的风机,采用那种过盈配合工艺而是属于过渡配
合,容易出现故障,根据振动参数诊断为叶轮紧固螺栓松动引起振动。结果停下风机吊开上
盖及叶轮侧半联轴器检查,发现叶轮端部的压盘螺栓多条松动甚至有的螺栓断裂。发现主要
是安装过程中没有按规定力矩紧固压盖螺栓导致,当然螺栓的质量也可能存在问题。

 

3.4.5 从现场设备的运行现状来看,装有两级叶片的轴流式一次风机入口风道上虽然装设有
消音器,因一次风机风压高,叶片多达

32 只,使现场噪音达 105dB 以上,因此必须在机壳

表面敷设隔音层或者加装隔音罩。

 

3.4.6 由于一次风机风压高、噪音大,多次出现一次风机出口风道振裂,内部支撑及导流板
等部件开焊等问题。

 

4.轴流式风机与离心式风机性能比较 
4.1 轴流式风机如采用动叶片角度可调节,则效率较高。并可使风机在高效率区域内工作,
因此,运行费用较离心式风机明显降低。轴流式风机效率最高可达

90%,机翼型叶片的离

心式风机效率可达

92.8%,两者在设计负荷时的效率相差不大。但是当机组带低负荷时,动

叶片角度可调节轴流式风机(以下简称动调风机)的效率要比具有入口导向装置调节的离
心式风机高许多(见表

1)。当机组负荷在 55%左右时,轴流式风机的效率将比离心式高 2

倍以上。

 

附表

1 轴流式送风机与离心式送风机运行效率与轴功率对比表

通过表

1 可以看出,当机组负荷为 100%时,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的效率分别为

80%与 84%,当机组负荷降到 54~50%时,轴流风机效率将比离心风机高 2.53~2.81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