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目标管理基础工作就是为建立目标管理制度而所做的起点性工作,是为建立目标管理
制度和发挥各项专业管理的作用而提供的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由于组织系统担负的任务
不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基础工作的内容必然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基本的内
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教育、标准化和信息工作三项。其中基础知识教育是前提,标准化是
依据,信息工作是关键。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目标管理基础工作具有以下三
个主要特点:
  

(1)先行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工作大都建立在各项专业管理之前,并贯穿于整个管

理活动过程。例如标准化,在推行目标管理中,确定目标应以标准为依据,实施目标和绩效
审核也同样离不开标准,所以标准化应先行,且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2)空间上的低层次性和群众性。基础工作一般发生或作用于较低层次的具体工作中。这

是因为,它是各项专业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依据。所以必须围绕管理组织系统和总目
标踏踏实实地去做,应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做到基础工作扎实可靠。
  

(3)内容上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多维性是指基础工作包括多种不同的角度和多个方面,

它们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又能各自单独地发挥作用。多层次则是指其工作内容涉及到管理
组织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因此,全体人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基础工作。
  

(二)目标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处理

  

1.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现代管理系统离不开信息,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
信息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的基本要求有几点:第一,适用。适用要求所提供的信息是
有用的,适合需要的。这是搜集信息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第二,及时。及时要求能够灵敏、迅
速地发现和提供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第三,准确。第四,经济。
  

2.做好信息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提高原始记录的质量。
    第二,做好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各种信息统计资料并对之进行推
论的工作。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大力运用,政务电子化、
网络化势在必行,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
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①高层管理预定目标,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即可以上级提出,再同
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其次,领导
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企业的优劣有清
醒的认识。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
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
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③确立下级的目标。首先下级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在讨论
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分
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
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