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 试验结果
共进行了

61 炉 20CrMnTi(FQ)钢的试制,试验钢炼成率达 100%,成品成分控制良好,波动

范围较窄,平均连浇炉数达到

8.4 炉,连铸坯表面质量良好,没有发现需要清理的缺陷。采

用连轧工艺轧制成规格为

φ30mm-φ75m 的棒材后,机械性能检验均满足 GB/T5216-2004 标

准及用户协议要求。
3.1 铸坯 T[O]
检验的

35 炉连铸坯 T[O]含量范围为 11×10-6-18×10-6,平均 14.7×10-6,T[O]含量较低,表

明钢质纯净,满足用户要求的

≤20×10-6。

3.2 铸坯低倍质量
8 炉试验钢铸坯低倍检验结果见表 4,各项指标均满足钢种控制要求。

4  典型炉次低倍检验结果

  目 中心疏松/级 中心偏析/级 缩孔/级 其它缺陷/级 

实测范围

 0.5-1.0 0.5-1.0 0-0.5 0-1.0 

用户要求

 

≤2.0 ≤2.0 ≤2.0 ≤2.0 

 
3.3 淬透性及带状组织
    表 5 是连续 7 炉淬透性及带状组织检验结果。由表 5 可知,试验钢的淬透性及热轧态带状
组织满足用户协议要求,并且淬透性带宽较窄,表明铸坯均质化控制良好。

5  棒材淬透性及带状组织评定结果

项目

 J1.5/HRC J11/HRC 带状组织/级 

最小

 最大 平均 最小 最大 平均 

用户要求

 38 47 - 28 36 - 

≤2.5 

实测值

 40 44.5 42.5 29 32 30.3 

≤2.0 

 
3.4 夹杂物控制效果

7 炉试验钢进行了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及成分检测。表 6 是 LF、RH 钙处理后钢中典型非

金属夹杂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两次钙处理后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均以球状复合夹杂物为主,
夹杂物化学成分中的

Ca/Al 比值也远大于 1.27,因此夹杂物应是低熔点型,且第二次钙处

理后夹杂物中硫元素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钢水增硫后钙处理对硫化物夹杂起到了变性作用。

6  LF、RH 钙处理后钢中对应夹杂物化学成分

  目 元素含量/% Ca/Al 

O Mg Al Si S Ca Ti Fe Mo 
LF 钙处理后 29.43 2.22 16.75 1.92 2.55 30.24 3.06 13.83   1.8 
RH 钙处理后 36.71 13.86 2.08 7.21 28.35 2.06 882 0.91 2.0 

 

7 是采用连轧工艺轧成 φ45mm 棒材后 4 炉钢非金属夹杂物及组织检验结果。由表 7 可见,

夹杂物级别较低,特别是

A 类夹杂控制较好,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7   非金属夹杂物及组织检验情况

试样编号

 夹杂物级别/级 组  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