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充分利用相关数控机床系统本身提供的编程模块,如数控铣削加工矩形槽、

U 形槽、钻孔

循环,数控车削加工的端面、外圆循环加工,电火花机床的电极摇动加工功能,线切割
加工的放电工艺参数的专家选择等,可大幅度提高数控编程的效率和正确性。

 

2. 选择合理的 CAM 编程策略 

在进行产品加工模型的建立时,应该针对产品加工对象的具体特点采取有效而简捷的措
施。按产品加工的部位编程,多用于工序的内容比较单一,且干涉较少的情形,如孔、凹
槽、凸台等特征多出现于对结构零件的编程与加工中。对产品加工模型进行整体造型,多
用于加工工序的内容比较多、干涉区域多、复杂曲面等特征的加工。

 

3. 数控编程模板的使用 

利用

CAM 系统创建用户自己的模板,并加以重复利用可大大提高编程效率。例如,制造

模具时将加工凸模和凹模时的最佳工艺过程定义为加工模板,在加工新的相似产品对象
时只需调用模板文件选择所需的几何体并启动这个流程即可,用户通过加工向导可非常
容易地从模板中获得专家级的制造过程指导,并通过简单的交互,快速生成数控加工刀
具轨迹。

 

4. CAD/CAM 专家系统的应用 

利用

CAD/CAM 软件的功能模块,如钣金设计、模具设计、关联设计、零件族设计、用户自

定义设计等专家设计知识,有助于减少产品的三维造型时间,从而提高数控编程的效率
和正确性。

 

5. 专用后置处理程序的开发 

企业一般都存在数控系统的多样性,如

FANUC、SIMENSE、HEIDENHANE 等,各数控

系统各有优点但互不兼容,很难做到统一。开发企业现有数控机床系统的后处理程序,
可在通用数控程序处理的基础上,从机床配置、程序输出格式、坐标变换等方面,由具有
软件开发和数控加工经验的技术工程师对其进行专门的开发,确保在同一类型的机床进
行加工时,在共享同一刀位轨迹的情况下,能输出相应数控机床加工的程序代码。

 

6. 设计合理的刀具轨迹 

数控加工最终体现在刀具轨迹的快速、高质量设计上,尤其是在模具毛坯除去量很大的
情况下更为突出。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采用立铣刀进行粗加工,采用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
与精加工。在粗加工时应力求高效快速排量,充分利用普通设备与数控设备结合进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