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 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
而损失的产品)

,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 20 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

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 1000 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 694 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 RFID 技术能
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 25%。  
 

  
 8.RFID 无线识别电子标签基础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
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 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
签专用芯片组成。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无源电子标
签(Passive tag)和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射频标签没有内装

电池,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部分依靠电池工作。  
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微波电子标签。依据封装形
式的不同可分为信用卡标签、线形标签、纸状标签、玻璃管标签、圆形标签及特殊用途的异形标签等。  

RFID 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 RFID 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
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9.RFID 发展历程:  
  

RFID 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 AIDC 新技术——RFID 技术。1948 年哈里.斯托克
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 RFID 的理论基础。  
     1)RFID 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 20 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

一。RFID 技术的发展可按 10 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 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 RFID 技术,1948 年奠定了 RFID 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 年。早期 RFID 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 年。RFID 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 年。RFID 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 RFID 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
早的 RFID 应用。  

     1981~1990 年。RFID 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 年。RFID 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 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 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
活中的一部分。  

     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 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

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 RFID 正在成为现实。  
RFID 工作原理 
 RFID 工作原理和相关原理知识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 8—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