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果也越显著,提高了隔热和通风的效果。所以天井这一开口较小的院落空间在湘西地区被广
泛使用,是适应高温高湿地区的理想建筑。

      天井通常是露天,四面屋顶相连,雨水从四面向天井中集中,民间称“四水归堂”或
“聚宝盆”。有的地方在天井上方再盖上一个屋顶,同时将此屋顶升高,四面不做墙壁门窗,
称为

“罩厅”;湘西的“冲天楼”做得更高、更开敞,如同建了一栋小阁楼在屋顶。这样既保持

了天井原有的采光通风作用,又使雨不能下到天井中,还使原本前后两进的建筑之间多出
了一个

“过厅”,丰富了建筑空间。

      4、室内气候调节

      4.1 跃层空间

      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湘西山地建筑往往开间、进深都不大,而只有向空中发展,
形成跃层或夹层的竖向空间组合。跃层或夹层适应地形,创造出丰富的建筑内部空间形态,
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能够避免房屋密集地区里后面的建筑被前面建筑遮挡的问题

——将

主要居室和活动空间布置在上层,既避免潮湿,又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而厨房、厕所、牲口
圈等则布置在底层。空间上下流动,使气流可以沿着上下通畅的空间而流通,改善了室内通
风条件。

      4.2 可拆卸隔

      墙湘西山地建筑的隔墙常常由轻便的木板、竹片等组成,可以自由地拆卸和移动。活
动墙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灵活改变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适合实际使用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
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建筑的采光和通风,从而通过建筑自身的调节而适应气候的变化,达
到生态节能的目的。

      4.3 火塘

      火塘,也叫“火坑”、“火铺”,湘西山地民居通常是在卧室靠近窗户的地面上挖一尺多
深、一米见方的方形土坑,四周以条石砌筑,可以架锅烧水煮饭,正上方的房梁上还悬挂腊
鱼腊肉,借助于火塘的熏烤,长期保持干燥,不易腐烂变质。火塘作为重要的设施存在,保
持常年不熄,充分利用热量驱散湿气保持干燥,适应了山地地区昼夜温差大和冬季寒冷的
气候特点。每逢家人团聚、邻里串门、亲朋光顾,众人就围坐在火塘边,烤着火,话着家常,
温情脉脉,其乐融融。

      5、建筑材料的生态性

      湘西地区山地密布,不利于大型建材的运输,而自然资源丰富,经过千百年的积累 ,
逐渐形成了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料施工”建筑选材特点,大量采用木材、石材、

土砖等本地产的建筑材料,并加强材料的重复利用,减少浪费。木材在湘西地区广泛分布,
且具有获取方便、运输、加工简便、保温隔热效果好等特点,因而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由于
多采用原木,建筑呈现出一种自然粗犷的原始之美;土砖由粘土直接压制成形,没经过烧
制,因而可以回田还原成土壤,不会造成污染;石材在形态上分为卵石、石块、石片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