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此外,发电效率的提升,可能也是拯救制造业的一个机会。但前提是,新增加的发
电量能够完全覆盖原有的电站设备被弃置后所造成的损失。

  对于光伏的制造环节而言,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而从整
个行业来看,未来最具想象空间的应该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衍生的各种服务需
求。这将为中国光伏行业相关方提供新的课题和发展空间。

  就政府层面而言,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行业的政策,但仍然仅仅停留在
刺激制造业这一较低的层面。中国现有的光伏应用终端环节并不能称之为理想的状态,
尤其是在退出环节,仍面临着路径过窄、长期无法解套的境地。

  而世界其他光伏电站发展较快的国家,例如美国等,则较中国的情况好得多,也更
具有持续性。

  据了解,美国通过电力购买协议

(PPA)/租赁为载体的第三方融资模式,成功破解了

光伏电站初始建设成本高、退出时间过长等难题。其大致模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
光伏电站开发商

(服务商)负责建设、运营电站,并与终端用户签订 10 到 20 年的电力购买

协议

(PPA);项目建成发电,用户按协议支付电费,从而产生现金流,开发商再按约定

的回报率支付投资者。

  在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中,太阳能开发商

(服务商)是连接用户、投资者和设备制造

商及安装商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核心的平台性作用。

  在国家能源局

10 月份召开的《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吴新

雄表示,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向电力用户直接供电,但现行
电力体制和管理机制对这种方式支持不够。因此,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能源主管
部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允许、支持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适
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