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临界变形量,每道次压下率(除横轧道次外)不得小于

15%。

Ⅰ阶段轧制结束温度要大于再

结晶终止温度,通常在

980

℃以上结束粗轧。

  

2) 

Ⅱ阶段轧制(精轧)

  在去除原成分设计中

Nb 加入后,为了保证强度、低温冲击指标,与原轧制工艺相比,

降低了

Ⅱ阶段的开轧温度,根据不同规格 Q345D 设定在 920-950℃,Q345E 设定在 910-

930

℃。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奥氏体晶粒仅延伸拉长,而不发生再结晶,因表面和内部在轧

制时的变形不均,会造成晶粒的大小不一。因此,在

Ⅱ阶段的轧制中,应适当提高后续道次

的压下率,以减少表面和心部变形的差异。精轧阶段的累积变形量要不低于

50%,因为在精

轧阶段精轧机变形速度快,轧制压力大。累积变形量大可以保持较高的位错密度,为相变形
核提供更多几率,有助于细化晶粒,提高钢板的强韧性指标。中间坯厚度直接影响到钢板最
终的性能指标和轧机的生产能力,对控制轧制某一规格范围的品种而言,在完全保证产品
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实现轧机的最大生产能力。中间坯厚度设定为成品厚度的

2-3 倍。

1.2.5 ACC 层流冷却
  通过控制轧后钢板的冷却过程,能有效控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细化奥氏体组织,阻
止或延迟碳化物在冷却过程中过早析出,使其在铁素体中弥散析出提高强度。同时因为奥氏
体过冷时铁素体形核率与铁素体生成速度之比增大,导致铁素体晶粒细化,并且也能减小
珠光体团的尺寸,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改善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终冷温度设定为

660-

700

℃。

1.2.6 超声波探伤
  对于需要探伤的钢板,热矫直后下线堆冷,钢板下线温度

250-350

℃,要求 Z 向性能

的铸坯需堆冷

48 小时。超声波探伤标准采用 GB2970-2004 或其它相关标准。超声波探伤采用

在线自动探和手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最终的判定。
2 研制效果
  天钢研制的风塔钢,一方面采用了减量化成分设计,去除了风塔钢

Q345D/E 化学成分

Nb 合金元素的加入,通过优化 TMCP 控轧控冷工艺来保证其力学性能稳定且满足用户

的要求,节约了合金资源,吨钢成本降低约

155 元。另一方面,通过对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的

研究与实践,开发出了降低

Si 含量和新的高压水除鳞工艺,生产的风塔板板坯上下表面一

次除鳞率达到

98%以上,未出现因一次除鳞不净造成的板坯回炉情况,消除了风塔钢普遍

存在的表面麻点缺陷。
  天钢风塔钢板屈服强度

365-450MPa,同厚度规格波动范围小于 30MPa,抗拉强度

≥495MPa,断后伸长率≥26%,Q345E 在-40

℃条件下的夏比冲击功≥60J,Q345D-Z35,Z 向

性能达到了

40.5%-70.5%;风塔板金相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16mm 钢板晶粒粒度等

级为

9.5 级,45mm 钢板晶粒粒度等级为 9 级,探伤合格率达到 95.42%。上述性能指标,完

全满足风力发电设备的设计及使用要求,为风塔钢板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证。天
钢风塔板产品已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截至目前,天钢已生产

10- 60mm 不同规格风塔板

30 余万 t,销往国内外十几个风力发电制造厂家,产品受到用户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