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设尤为必要。

 

  作为小城市,清原县城规模不大,四面环山、绿水贯穿、满族文化特色鲜明,创新性的
城市设计理念更容易植入,山水城市理论能够为清原县城的建设提供合理的思路。

 

  

1 概念解读 

  小城市通常指市区及近郊非农业人口不满

20 万的城市,沟通着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

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协调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将城
市中的高科技、文化、经济联系推向农村,缩小城乡

“二元化”结构。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城市建设破坏了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全球生态危机日益
严重。基于对生态及人文的思考,钱学森教授首次在

1990 年提出了

“山水城市”的设想。山水

城市根植于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具有深厚的哲学、文化、社会学内涵,是反思现代
城市建设实践,面向城市未来,提出的跨学科、跨领域,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

 

  

2 山水空间基质要素分析 

  

2.1 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清原县城在受长白山余脉的影响,属丘陵山地地形。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南部为龙
岗山山脉,连绵起伏、群山峻岭;中部为浑河谷地,平均海拔在

200-400 之间,起伏不平,

是本县主要耕作区。

 

  境内河流密布、水源丰富,浑河的支流英额河贯穿整个城区,河流城区主干部分南北长
6000 米,河流宽度在 150 米左右,常年蓄水;支流一处,位于城区东部,系山体河流冲刷
形成。

 

  山体遮挡冬季风,夏季带来凉意,在清原县城的空间格局中属于大的

“绿面”;英额河

作为清原县城城市空间格局中的

“蓝带”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城区外围大片的农田、

林地等生态资源共同簇拥着中心城区。流水、山石、草木与人们的生活空间紧紧相融,人们生
活在城市之内,美景之中。这些共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山水环境。

 

  

2.2 独特的满族地域文化 

  清原本名清源,含清河源头,大清根基之意。有汉、满、蒙、回、朝鲜等

13 个民族聚居于

次,各民族在地域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作为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满族民居,始终反映着所属地区的气候、风俗、文化等特征,
有着独有的内涵。

《大金国志・

 初兴风土》载:女真人居住

“多以山谷、联木为栅,穿土为床,

温火其下,而寝食居于其上。

”这种口袋式满族民居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是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理性与浪漫的结合。随着全球化的进度的加速,满族这种
特有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传统建筑元素及群体空间的继承势在必行。

 

  

3 策略 

  

3.1 山水化生态格局总体架构 

  在规划中,充分依据其自然山水格局,宏观上确定最佳的生态体系框架。在保护自然山
水的前提下,考虑到山体环绕的现实地形,跨河发展,整体形态柔美,沿英额河两侧呈狭
长带状布局形式发展(图

1)。道路系统与山体景观相呼应,南北向道路系统,参考古代的

造园手法,借山景入城,形成良好的视觉通廊;东西向道路系统顺应山体,蜿蜒而设,不
拘于方格网式的路网布置;注重慢行系统的构建,设置滨河步道,满足人们亲近水的天性。

 

  

3.2 显山露水,营造山水空间多层次美学意境 

  

“显山露水”的自然山水格局是中国传统城镇追求的基本格局。规划中,注重寻求自然要

素与人文要素在质与量上的差异,发展中的主从序列,以此而展现出景观要素的层次性,
使得城镇空间特色鲜明,主从明确、对比清晰。在总体规划的层面引入城市设计,强调提高
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开发强度,控制城市外围和组团缓冲区建筑密度,对不同的建筑区采
取不同的开发强度进行控制。控制建筑高度,构建与山体轮廓相和谐的城市天际线。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