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5)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位置处理不好,易造成新旧混凝土和施工

缝之间出现裂缝

(6)施工前对支架的压实不够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发生不均匀

下沉

,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7)施工时模板的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士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

发生变形

,从而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8)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在构件运输、堆放时,支承垫木不在一条垂直线上,或悬

臂过长

,或运输过程中剧烈颠跛和碰撞,吊装时吊点位置不当, T 梁等侧向刚度较

小的构件

,侧向无可靠的加固措施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综上所述

,桥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大的方向:温

度、收缩及抗拉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选择合适的水泥和严格控制好水泥用量。优先采用 525R, 425R 普通水泥

等高标号水泥

,减少水泥用量;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化热,并尽量选用后期强度大

的水泥

,并延缓峰值。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十可泵性的前提下,将 425R 水泥用量控制

450 kg/m3, 525R 水泥用量控制在 360 kg/m3 以内,降低混凝士自身产生的拉应

力。

(2)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选用 10mm~40mm 的连续级配碎石(其中 10 

mm~30 mm 的级配含量控制在 65%左右),细度模数为 2·80~3·00 的中砂(通过
0·315 凹筛孔的砂不少于 15%,砂率控制在 40% ~45% ),砂、石的含泥量控制在 1%
以内

,不得混和有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3)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和合适的配合比。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

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用量的外加剂,如防

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等。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
功能

,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试验对比和研究,选择好合适的外加剂比单纯依

靠改善外部条件

,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4)增加适当的预埋件。在混凝土易开裂部位埋设应力应变传感片,直接测试

拉应力

,以便更直接的控制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产生裂缝;在基础面筋上可加设

铁丝网或小直径的钢筋网

,用于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抗裂性。

(5)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例如在施工时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

养护

,同时加强初凝前的抹压,可以消除初期裂缝,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

施工前应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

,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导

施工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定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对待

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

,并采取措施加以杜绝,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根

据施工方案落实到位。

 

为了防止裂缝

,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应力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

(1)拌合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2)夏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3)在混凝士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进行内部降温;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桥梁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最宜选在春秋节

施工

,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同时浇筑混凝土时最好

不要让混凝土在太阳下直接爆晒

;

(5)控制好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的

温度梯度。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

,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