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分析

  从 1978 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有限制
的允许,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一个在不断变化并扩大的生存空间中自我奋斗的艰难历程。但是,即使是今

天,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多数私营企业也未从事实上取得 国民待遇 ,他们中的绝大
部分被排斥在银行目标客户和资本市场之外。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已经占到整个国
民经济的 70%,这种资源配置结构的失当显然将导致资金使用的低效。体制和结构
的扭曲自然孕育着变革,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的金融抑制现象的唯一的解决办法
就是金融开放和金融深化,以改变这种不合适的金融体制,对中国也是如此。
  中国金融体制从财政主导型(那个时候几乎没有民营企业存在)到银行主导型
(此时,允许民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再到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为辅的初
具雏形的市场化融资模式体制框架,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不断扩张。虽然这 20 年的
发展并未带来彻底的反映经济地位变化的融资体制的变化,但变化已经在发生,并
且已经逐渐明朗,而民营企业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也经历着生存空间,资源空
间的扩张。

 

   一、企业融资概论
  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外源性融资和内源性融资。内源融资
是企业创办过程中原始资本积累和企业运行中剩余价值不断资本化的过程。内源融
资具有内生性,由于企业产权所有者自身资本能力决定它是典型的自有资本,也是
企业的初始产权,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因此,内源
融资决定了一个企业向外举债或外源融资的能力和数量。内源融资还具有产权的控
制性特征,一个企业自有资本的多寡及分散程度,决定该企业的控制权,监督权和
剩余索取的分配结构。因此,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相比外源融资,内源融资还具有成本低,约束少等优势。
  但是,企业内源融资并非范围越广、规模越大越好。内源融资的另一个侧面就是
数量小型化,主体分散化,融资低效率。现代经济对企业提出了规模化、集团化的要
求,从而对企业融资提出了大型化、集中化和高效率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相当大
部分资金还是通过外源融资来解决的。
  外源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途径或借助某种金融工具获取他人资金的融资,它对
企业具有资本形成的高效性、灵活性、大型化和集中化的特点。因此,在经济货币化,
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进程中,外源融资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最重要方式。外源融资可以
分为外源债务性融资和外源权益性融资,前者形成企业债务,后者与内源融资共同
形成企业自有资本。
  外源融资的可获得性和对企业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就是本文所考虑的金融支持,
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融资规模,融资多元化,融资效串、
  虽然外源融资有很多优点,但是,外源资金对企业具有使用的代价性,期限的
流动性和市场的风险性限制。这些限制从产权经济角度分析,就是企业外源融资的
交易费用;一是风险成本,二是信息成本。交易费用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可能
无限量运用外源融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