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答: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
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式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
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
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碧绿。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
利息数量的尺度。
    利率的一般作用。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
调节社会总供求。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
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
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关于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
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关于利率发挥作用须具备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
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
    我国利率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上更为
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
率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
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实
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
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准利率的制定难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原则,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
(二)市场利率的高低对企业使用资金缺乏有效约束力。
(三)国有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
(四)对利率市场化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定。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
在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下,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商业银行
利率三个层次。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实质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市场上资金
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二是通过货币市场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我国

利率市场化亦旨在实现 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 这一目标模式。这种间接调控的利
率制度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二)进程安排
  在进程安排上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可分四步:

——

——

——

固定利率

管理浮动利率

放开部分利率

利率全部自由化。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固

定利率向管理浮动利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并
且放开了部分利率,现在问题是要完善由管理浮动利率到放开部分利率的转变,逐步扩
大利率自由化的种类和范围,才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三)全面推进方式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的选择问题。在现有的关于
利率市场化演进的逻辑,它虽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难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我们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的思路。也就是说要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
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取消三个方面同时寻找突破口。
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分割状况存在,难以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 ,
通过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引起其他利率的联动,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而必须
同时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操作目标,实现立体推进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