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审视与瞻望: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理学

,问卷测验技术对我们来说最为常见,因为从人格测验到临床心理测验,大

都采用问卷技术。投射测验技术虽然在国外曾经盛极一时,但在国内却仍属鲜见。情境测
验技术是继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之后,伴随着评价中心技术(Assessment  Center)而兴
盛起来的新技术,国内现在亦有引进与探索。如此三大技术,孰优孰劣?尤其值得关注的
是,三大技术

中国

应用

是何种现状与局面?本文试作一番评论与探讨。  

 

一、引进西方心理测验的困惑
在大陆、香港

台湾

主要的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修订的。这种情形

在大陆尤甚。我们的人格评定、智力测验、心理卫生评估等方面的量表几乎全是国外引进修

订的。 量表热 从 20 世纪 80

年代直到今日,并未 冷却 多少

研究

修订国外量表的

热情高涨;培训班曾经遍及全国;像《韦氏智力测验》这样一些需要保密的重要测验工具
甚至出现了盗版。杨中芳等人曾

社会

理学方面使用量表的情况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大

陆几家心理学杂志的编辑部都曾提及、呈交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中,几乎全都是使用问卷调
查法来收集资料,其中大多数是使用西方引进的量表;并对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
刊》1976-1986 年间发表的 30 篇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报告作过统计,发现其中 29 篇
使用问卷测验作为工具。平均每个研究使用了 2.62 个量表;所使用的量表中,25%未经
任何修订直接翻译于西方量表;42%经过修订;4%是根据西

理论

制的量表;三者

共计 71%。[1](pp.212-214) 
这种大量地引进、修订国外量表,过分地依赖于国外量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批评与反省。

 

概括有关研究,以下几点是值得深思的:
1.西方心理测验的文化背景难以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其量表的编制,是对西方人的心理
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当西方人编制量表时,对变量的选择、解释,是基于西方人的特
点。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格等心理特质上有很大不同,所以,西方的心理测验很难完全
适合于中国人。譬如人格测验,如果完全是基于对中国人的研究,可以断定,所选择的人
格变量肯定不会是卡特尔的 16 种因素(16PF),也不会是高夫的 23 种因素(CPI)  

2.中国人不适合于做西方人编制的心理测验:杨国枢提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
人在做心理测验时,有着不可忽视的与西方人不同的反应心向或方式。其一,社会赞许心
向;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按照社会的期望作答;其二,默认心向:不是按照

“ ” “

“ ” “

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答 是 或 赞成 的倾向比答 否 或 不赞成 的倾向要强;其三,

中庸 心向:中国人受 中庸之道 

影响

往往倾向于选择折衷的、中间的答案;其四,

避免反应:能不回答则尽量不回答。所以,西方的量表用于中国人时,肯定存在不

问题

[2]中国被试在做测验时,所面临的是一种矛盾困境。此外,中国人习惯于向亲朋好友倾
诉衷肠,而不习惯于对陌生人、外界、公众披露、评价自己;不真实回答的倾向较大。中国

人有较强的 社会取向 ,从众性很强,在问卷中倾向于选择多数人可能回答的答案而不
是真正自己的答案。所有这些,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测验结果,难以真正解释中国人的心理

 

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