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用心专注 服务专业

用人需要勇气和胆略

    时下,人才之匮乏从各大网站上的密密麻麻的豆腐块足可窥一斑,细心观察,我们可发现一个奇怪
现象,有不少企业诚聘职位一挂就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原因很简单:招不到合适的人。什么是合适?
换句话说,招聘条件是什么?招聘条件很好写,更可笑的是,有些企业招聘条件是一模一样,一字未
改,是巧合抑或是出自一人之手?天下文章一大抄,连用人的条件也抄起来了,人家做半导体的,招
工程师要求物理学专业,你做家俱的,就改改吧,不要照抄也写成物理专业,我不是在危言耸听,而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事,不信,你大可登上国内几个知名招聘网站上去浏览一番,定有收获。
    请人才的周期长,本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不良做法亦有可圈可点之处,我招的人一定要十全十美,只

要一眼瞧见,感觉 顺眼 即是信任。其实,信任本身有时就是一种滑稽的好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
东西,按照最时髦的话来讲,那就是德才兼备,是啊,谁不想这样啊,但有个伟人也说过,金无赤金,
人无完人,非得要等到天塌下来才行,人才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顺自然,笔者认为,在请人才时要
遵从以下原则:
    一.学会舍得,成就伟业
    

大清中兴之砥柱曾氏对人才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

枝 ,精辟地指明了德与才的关系,在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时,作为企业主要有所 舍得 ,顾名思义,
只有学会舍才能有得,写至此,笔者不由记起曾读过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齐桓公,宁戚是卫
国人,原在刘国车下放牛之时,一边扣着牛角,一边放声歌唱,悠然自乐。刘桓公看后,大觉惊异,就

准备把他任以为官,但大臣们都说: 卫国离齐不远,可派人去调查,如果真有才能,用以为官也为时

不晚。 齐桓公说: 前去调查后,必定会人说出他的一些小毛病来,如果以此就抛弃他,这就是当今其

所以失掉天下之士的原因所在。 于是便在当晚,举着火把,把宁戚任为上卿,后又被齐桓公任为国相。

古人尚能如此,何况后子。从新闻媒体报道来观,当今也不断上演类似埸面, 牛人 唐俊加盟新华都被
炒得沸沸扬扬,新华都的老板亦有齐桓公风格,聘人要用智,智生识,识生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二.诚心为上,终成佳话
    我们知道,人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作为请才的一方不仅要有耐心,还有有着一颗虔诚之心。
一流人才是指那些不仅懂得科技、精通产业、经验丰富、学历显赫,而他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是用心探索
公司上下的人性面,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笔者有个观点,一流人才不是一招即来的,因为他们工作

“ ”

到一定阶段, 钱 已不是最主要的,能否与企业主亲密合作是衡量是否获得这份工作 OFFER 的唯一标
准。
    郑子阳请列子的故事是可以说明这一点的,列子穷困,面容有饥色。有人对郑子阳(郑国的相国)说:

列子是有道之士,住在您的国内而穷困,您难道不重视士人吗? 郑子阳即派官吏送去粮食。列子见到

派来的使者,再三辞谢而不接受。使者走后,列子走进屋里,妻子望着也伤心地说: 我听说做有道之
人的妻子,都能悠闲快乐。现在饥寒交迫,相国关心你而派人送来粮食,而你却不接受,岂不是命中注

定的吗? 列子笑着说: 相国并不是自己了解我。他是听了别人的话而送给我粮食,那他将来也会听别

人的话而怪罪我,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最终,人民果然造反而杀了子阳。
    请人要有诚心,在这一点上,刘备做得最好,他可三顾茅庐请诸葛,也会斩林望许庶,最终成帝业 ,
没有诚心请来人才也是昙花一现,因为大家没能真正了解对方时,就不会有信任而只会设提防。
     三.突破狭隘,胆略出世
     

用人时最忌使用 狭隘 的观点,处处设防,不给予授权。作为企业的最高长官,主要职责是管理好企

“ ”

业的发展,然而恰恰不少的企业主请来了人才后,不是 用 ,而是挂起来,不管提出什么规划,什么

” “

问题,都是一味地不批不回复,让你猜让你等,中国的词汇量丰富得很, 不合企业的发展现状 , 这

” “

不是问题 , 发还重新修改 等,假以时日,突然发个邮件或打个电话,为什么没见你有什么动静啊,
工作要好好做嘛,不能拖,要为我多挣些钱?这个计划制定的没有原则!作为昔日重金请来的人才无

所适从,这时企业主便会 趁机 宣布, 根据企业现状,我决定再出山,重执牛耳。。。。。。 企业于是又
进入了恶性循环,反正人才多,再请,反正我有钱,国内请不到国外请。雄心漫道人才杳无烟,但还是

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地埋怨, 为什么中国的人才这么少呢 ?想想周文王抬架请姜太公的
典故,至今是那么的令人回味无穷。
    孔明深深知道魏延的才能,但也知道他的才能足以使其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这未免考虑得有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