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普通心理学》

学习手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第 1   

心理学的性质

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 心理 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

学问。1879 年德国 Wundt 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

派思想或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05. 20 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起代表人物是 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

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
06. J. B. Watson 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

系。B. F. Skinner 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行为主义将人比

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 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

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

的输出。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 第三势力 ,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

我实现。

第 2  

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

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

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

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

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04. 实验研究要经历一系列步骤:提出假设、使变量操作化、指定标准的程序、选择被试、检验结果的统

计显著性、得出结论。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
05.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情境的某些方面,检验这种操作对被试反应方式的影响,以评定因果关系。

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为检测操作效果而观察测量的被试反应即为因变量。
06.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淆的变量。
07. 

控制组,不接受实验的操作,代而经历一个中性的条件。研究者常常进行 盲研究 ,即被试不知道或

意识不到研究的重要方面。单盲研究,只有被试对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无知;双盲研究,被试和研究者一样

都不清楚研究的重要方面。
08. 实验研究的局限包括:很难将复杂的现象带进实验室,存在外部效度(结果是否适用于实际世界)的

问题,无视现象对个人的意义。
09. 测量,是评估变量的具体方式。好的测量必须既可信又有效。信度,指一个测量产生一致结果的能力。

测量的效度,指评价测量想要测的结构的能力。
10. 样本,是人群中的一个亚群体,它可能能够代表整个人群。普遍性,指基于一个样本的研究发现是否

可应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整个人群。
11. 与实验研究不同,描述法不能清晰地揭示因果关系。它描述业已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操作变量以观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