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股权激励的艺术

    许多企业家曾问我企业产权革命中的细节和操作特点。我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生意
而且是伟大的艺术。它把企业家对生活的热爱,对亲友的感恩,对事业的向往,融在了变

 

革之中。失去的是自私和狭隘,而得到的是人性的升华。
  关于股权激励,我曾被问到许多的问题,对它们作分类研究,可以看到,人们关心
的集中在三点上:第一,多少合适;第二,给什么人;第三,怎样给。这三个问题是最重
要的细节问题。
  给多少合适

  古语说: 升米恩,斗米仇。 所以, 给多少 这个度很难把握。我能说的,是要给得
让干活的人高兴,甚至震惊,这是目标。我不愿意和干活的人过多讨价还价。
  在我创业的初期,我也曾想过给员工多大比例的劳动分红合适,也动过少给他们
10%,自己就多分 10%的念头。我也想过给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完大家一定要高兴。
这种高兴一定不能勉强,应该发自大家的内心。我想,要让大家大高兴,一定要震惊,开
始时甚至不敢相信才好。所以,你定 30%、40%的比例,大家会高兴,但不会是令人惊喜
的大高兴,于是我就定了 70%的比例。有人会说,难道 60%就不行吗?确实,当时 60%也
不算低,但大家的震惊度就会低得多。
  结果,这样给出去,大多数人将信将疑,有些人根本不信,甚至拿了分红就辞职而
去,怕我把分给她的钱再要回去。但我坚持下去了,结果震惊变成了信任,信任形成为文
化。
  当然震惊不能仅仅看比例,还要看绝对值是多少。当时我刚创业,公司小得可怜,你
给的比例不高,就根本吸引不了别人,达不到聚人气的目的。我一个朋友,融资 20%,拿
进 1 亿美元,这时他拿 10%就很多了,大家就会很震惊。
  其实在给多少的问题上,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因为在一种文化
下的创举,在另外一种文化下可能是犯罪。如在有些国家允许 1 个男子娶 4 个妻子,那意
味着能干和荣誉,但在中国则是犯罪。
  比如公司有 5000 万元利润,老板占 50%的股份,他可以把 2500 万元利润拿回家去,
这在资本经济、在工业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下毫无问题。如果用知识经济的角度来判断,老

板就应该自问: 这 2500 万元是我创造的吗?拿回去这 2500 万元对得起员工吗?企业还

能发展吗? 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做这件事,其感觉和结果是不一样的。我现在做一家公
司,第一件想到的,就是该给别人多少,先不算自己拿多少。给不到别人这么多,给不到
别人满意,就别办这件事情。这已经变成了我习惯的一种文化。
  如果你真正地明确认识到,公司创业你投资了 100 万元,雇了几百人,最后将 5000
万元利润拿走一半,这和偷、抢没什么区别。那说明,你达到了给得好、给得合适的境界,

“ ”

你在 给 的文化上入流了。只有在给的文化上入流,才能给出艺术,给出干劲,给出团结,
给出希望。现在一些老板,给职工分股像给提成一样算计,总是问我如果给了收不回来怎
么办,他挣钱走了怎么办。这种给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给的人心中不高兴,拿的
人心中也一定不会满意,反而给来给去给成仇人。按知识经济的文化标准来看,实际不是
你在给员工,你给员工的本来就是他的,是资本制度不合理把他的放在你名下的,你是
把人家的东西还给人家。只有这种心态才可能将事情办好。你要自愿,你把它作为企业家
跟社会沟通、融入到社会的一个基本的道德水准来看。这是给多少合适的前提。
  所以,给多少,真理在你的心中,不在你的手上。
  在这个方面通常还有几个疑问:
  第一,利润都给出去了,企业怎么发展?
  问这个问题时,应该先想想,如果不给的话,企业怎么发展。我并没有说企业应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