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人才的毛病

---从刘邦用人取长说起

    众所周知,刘邦能成就伟业,得益于善于用人。在总结成败得失时,他曾有一番精辟

的论述: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然而,无论是以历史还是现实的眼光看,刘邦当时手下

的一帮人,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令人不舒服的缺点和毛病,尽管 随(随何)陆(陆贾)无

武,绛(周勃)灌(灌婴)无文 ,但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地使用,确乎不易。
      

对刘邦来说,张良的毛病在于 不忠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少负才名,有弟死不葬、毁

家纾难、重金购求壮士刺秦为韩国报仇的壮举。不难想象,他是不会把刘邦这个出身农门
小户且兼具一身土气和痞气的草莽英雄真正视为同道的。张良真正追随的是被秦灭国的韩
王成,在韩王成被项羽所杀匡扶韩国的理想破灭后,出于为主报仇的义慨,才投奔了刘
邦。张良对刘邦的忠和敬,都是很有保留和限度的,即使在助其成就帝业后,也是远离繁
杂政务,与刘邦保持一种疏离态度。萧何也有毛病,就是名望过高。当时,萧何坐镇关中,
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
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
执行。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刘邦就是
用人不疑,没有半点戒心,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
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刘邦手下其他人,多有 不贤 的毛病,典型的要数韩信和陈平。这两位股肱之臣,都

是从项羽处投奔而来,陈平更是因在项羽处犯了重罪逃跑来的。此前,韩信有胯下之辱的

懦弱记录,陈平有 盗嫂 的劣迹。但刘邦也是委以重任。及至后来帝业将成,韩信居功自
傲,按兵不动,致使刘邦险些丧命,刘邦也能不计前嫌,封其为齐王,指挥整个战局。陈
平被委任为监护三军将校之后,招致众将非议。刘邦反而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

将。此后,方有陈平为刘邦 六出奇计 夺取天下的伟业,他也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
臣。
      成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对于人才的重要性,即使寻常领导也心知肚明,但为何

韩信、陈平在项羽之处得不到重用?为何古往今来总有 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 的哀叹?
为何总有一边人才闲置一边苦找人才的尴尬呢?原因在于,对于领导而言,人才除了具

有对自己有用的才能外,他们往往还有 要价 很高的利益需求,还要有合适的岗位和条
件才能发挥作用。人才往往还有着很多性格和人品上的缺点,如自命不凡、好高骛远、放荡
不羁等等,甚至有令时人世俗难以容忍的怪诞行为。而且,他们也不是万能的,在有一技
之长的同时,其他方面甚至很低能、很糟糕。往往优点越明显,缺点也越明显。因此,善于
使用人才,不是仅仅具有一般性的认识就能轻松做到,而是要求领导者必须具有宏大的
容才之量。
     

俗话说, 越是没有人才的地方,越是压抑人才的地方。 相对于人才的毛病,领导者

往往又是有 洁癖 的,在这样的领导眼里也就没有了人才。一则思想洁癖,希望别人都能

和自己保持同样的思想观点,容不得有不同的议论,更接受不了 异端邪说 。斯大林对持

异议者干脆来个 大清洗 ,致使二战初期差一点亡国。二则权威洁癖,领导者容易爱面子
重威严,难以接受逆耳忠言,甚至担心别人功高盖主。刘邦倒是经常被谋臣、部将指责的,
有的甚至言辞很激烈,但他都听进去了,也就成就了千秋伟业。三则标准洁癖,就是喜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