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淡水资源紧缺已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我国的形势同样严峻。为此,继续发展海水
淡化、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专家建议,针对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

可加大研发力度,寻求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海水淡化企业 走出去 。与此同时,对于国内
海水淡化产业,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确支持政策。

海水淡化是缓解我国未来高耗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作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淡水资源紧缺已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曾多次发出警告,除非各国
采取有力措施,否则到 2025 年世界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供应。在我
国,当前面临的淡水资源紧缺形势同样严峻。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后逐年扩大。水利部资料显示,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
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一百一十个,日缺水量达 1600 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 60 亿
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 2000 多亿元。

  其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态用水这三方面将给我国未来淡水资源带来更大压
力。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说,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
程,城市居民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城市人均生活耗水量大大高出农村人均生活耗水量,
使得我国生活用水量将上一个台阶。同时,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都处在大规模建设中,高耗
水的工业发展仍是必然趋势。此外,城市发展和绿化等生态用水也是淡水资源消耗的一个
重要因素。

  专家指出,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海洋中
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其总量约占海水的 97%,相当于最大而稳定可靠的淡水储库。大力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截至 2010 年底,全球共有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海水淡化工作,海水淡化的
产能已达到日产 3900 万立方米。目前海水淡化已成为中东各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
以色列、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
济效益。

发掘市场需求 助海水淡化技术突破

  记者调查发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山
东大唐发电有限公司海水淡化筹备处副主任张思义说,目前国内海水淡化设备约 60%-
70%仍是国外的进口设备,核心技术仍被国外掌握。

  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佃章于 2009 年曾完成一项 4800 吨/日产能的
膜法海水淡化工程。他说,工程中关键的动力系统都来自国外进口,主要是高压泵、能量
回收器以及反渗透膜。当时为了推广国产设备,杨佃章特意在这套工程的两组设备中分别
使用了国产的反渗透膜和进口的反渗透膜,之后通过比照发现国产产品的透盐率和膜强
度的衰减等指标与国外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