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反渗透膜分离法的基本特点是其推动力为压力差(1-10MPa),传质机理一般认
为是溶剂的扩散传递,透过膜的物质是水溶剂,截留物为溶质、盐(悬浮物、大分子、离
子),膜的类型为非对称膜或复合膜。反渗透的选择透过性与组分在膜的溶解、吸附和扩
散有关,因此除与膜孔大小结构有关外,还与膜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即与组分
和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反渗透技术:渗透现象早在 1748 年已由 Abbe Nollet 首次得到证明,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家们才开始利用反渗透或超滤作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有效分离方法,并使
其成为一种实验室技术。
渗透是指一种溶剂(即水)通过一种半透膜进入一种溶液或是从一种稀溶液向一种比较
浓的溶液的自然渗透。但是在浓溶液一边加上适当的压力,即可使渗透停止,此时的压力
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一边加上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方向,
把浓溶液中的溶剂(水)压到半透膜的另一边稀溶液中,这是和自然界正常渗透过程相
反的,此时就称为反渗透。
这就说明,当对盐水一侧施加的压力超过水的渗透压时,可以利用半透膜装置从盐水中
获取淡水。因此,反渗透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
(一般指透水性)的选择性半透膜,二是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
(2)反渗透装置型式
反渗透技术 1. 板框式反渗透装置
这种形式的装置由 Aerojet 通用公司发展起来的,教适合于小的和低压工厂。膜支撑体在
一种圆形平板上,这块平板称为多孔板,常见的有不锈钢多孔板和聚氯乙烯多孔板,产
水通过多孔板汇集起来。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缺点:①安装和维护费用高,②进料分布不均
匀,③流槽窄,④多级膜装卸复杂,⑤单位体积中膜的比表面积低,产水量少。尽管有这
些缺点,但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可靠,体积比管式装置小,在小规模的生产场所还是有一
定的优势的。

  图 1  一级反渗透+混床

反渗透技术 2. 管式反渗透装置
这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够处理含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液体,像沉
淀一样在管式装置中把料液进行浓缩,运行期间系统处处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排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