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化  工  环  保

 

2003

8

EN V I RO N M EN TAL P RO T EC TIO N O F C H EM I CAL IN D US T R Y

23

卷第

4

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废气中的苯

李守信

1

,

张文智

2

,

宋立民

1

(1.

华北电力大学

,

河北 保定

071003 ; 2.

河北中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河北 保定

071000)

[

摘要

]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处理含苯废气 。对处理系统 、

工艺流程 、

系统运行参数

以及运行安全保障作了具体的叙述 。运行实践表明

,

采用该装置处理含苯废气

,

苯的吸附效率

大于

97 % ,

每年可回收苯

270 t ,

企业可得净收益

58. 4

万元 。

[

关键词

]

活性炭纤维

;

吸附

;

;

废气治理

;

综合利用

[

中图分类号

] X

70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2

1878 (2003) 04

2

0229

2

03

  在有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机废

,

其中含苯废气的排放是非常多见的 。对于含苯

废气的处理

,

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活性炭吸附 。传统

的活性炭吸附工艺多采用普通固定单层吸附装置

,

使用的吸附剂多为颗粒活性炭

[

1

,

2

]

,

不仅吸附回收

率低

,

而且设备使用寿命短

,

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

济效益低 。

我们结合某农药厂 200

t/ a

精奎禾灵生产中的咪

鲜胺化脱水和咪鲜铵锰盐压滤工序排放的含苯废气

的处理实践

,

介绍一种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处理

含苯废气的工艺

[

3

]

。该工艺采用独特的吸附装置和

操作

,

用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

,

使苯的吸附效率达

97

%

以上。该装置采用全自动控制

,

运行可靠。

1

 废气成分及处理要求

  该废气中含有苯 、

氮 、

氧 、

二氧化碳及少量水蒸

,

其中苯的质量浓度为 200

g/ m

3

。废气流量为

200

m

3

/ h ,

排 气 温 度 为 30 ℃

,

排 气 压 力 为 101

.

3

k Pa

要求苯的吸附效率大于 95

%

2

 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

2

.

1  处理系统

该工艺所用的处理装置是以 2 套组合型

B TP

环式吸附器

[

4

]

为主体设计而成的吸附回收系统 。

每个吸附器内装有 3 个由活性炭纤维做成的吸附

,

2 个吸附器并联

,

与整个系统的废气管道 、

脱附

气管道 、

再生气管道以及净化气管道相连接

,

形成一

个处理系统 。整个处理系统采用

PL C

自动控制 。

用一台风机将废气送入处理系统 。

2

.

2  工艺流程

含苯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1 。由图 1 可以看

,

2 个吸附器共用一个管路系统

,

运行时相互切

换 。当吸附器 1 进行吸附处理时

,

吸附器 2 进行脱

附和再生 。运行时

,

含苯废气由吸附器下部进入

,

吸附器内废气穿过活性炭纤维毡

,

其中的苯被炭纤

维吸附下来

,

净化后的气体由吸附器顶部排出 。当

吸附器 1 吸附饱和后

,

切换到脱附工序

,

此时吸附器

2 进入吸附状态 。脱附时用水蒸气做脱附介质

,

汽由吸附器顶部进人

,

穿过活性炭纤维毡

,

将被吸附

浓缩的苯脱附出来并带出吸附器

,

然后进入冷凝器

,

冷凝后的苯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流入分层槽分层

,

使

苯和冷凝水得到分离

,

从而回收苯 。吸附器 1 完成

脱附并经再生后

,

切换过来

,

继续进行吸附 。系统运

行过程中所有的动作切换

,

均由自动控制系统完成 。

3

 系统运行参数和安全保障

3

.

1  系统运行参数

  废气处理量

:

根据苯的性质 、

废气流量及废气中

苯的浓度

[

2

]

,

经过计算确定

,

进入系统的实际废气

处理量为 500

m

3

/ h

[

收稿日期

]

2002

2

07

2

22 ; [

修订日期

]

2002

2

09

2

30

[

作者简介

]

李守信

( 1942

) ,

,

河南省商水县人

,

华北电

力大学教授

,

1967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

,

主要从事

有害气体控制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