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63

表2  两组氯胺酮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氯胺酮用量(mg/

kg,±s)

躁动[例(%)] 恶心呕吐[例(%)] 尿潴留[例(%)]

观察组

30

 2.04±0.45*

1(3.33)**

0**

1(3.33)

对照组

28

8.53±2.15

7(25.00)

3(7.14)

  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5

3  讨论

3.1  骶管的解剖

婴儿和儿童的骶管裂孔较少发生融合,解剖位置浅表,骨性标

志未变形,定位可靠,而且小儿臀部脂肪垫未发育,皮下脂肪薄,使

骶管裂孔更易扪及,因此小儿骶管阻滞操作较成人简单

[3]

。婴幼儿

骶管腔容积较小,仅1~5mL,注入骶管的局麻药容易向胸部硬膜

外腔扩散,可用于膈以下的外科手术

[4]

3.2  骶管阻滞操作

基础麻醉起效后,患儿取侧卧位,双髋屈向腹部,腰背部尽量

向后弯曲,摸到骶骨角和骶骨裂孔并作出标记,消毒后以7号注射

针于骶管裂孔处呈60°刺入骶尾韧带,穿刺针斜面向前,以免刺破

骶骨前壁。当针尖通过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将针蒂和注射器保持

与脊柱长轴平行,再进针1~2m m,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分次注

入局麻药。此时固定穿刺针是很重要的,以免对注射器施压时穿刺

针向骶管腔前行

[3]

。小儿骶管麻醉采用试验量不可靠,反复回抽和

分次注药是防止血管内注药的最好的保护措施

[5-6]

3.3  小儿骶管麻醉效果

小儿骶管麻醉效果若确切,术中可不再给予氯胺酮,大大减少

了全麻药用量,可明显缩短小儿术后清醒时间,也减少了氯胺酮引

起的恶心呕吐和苏醒期精神症状。本组骶管麻醉术后发生尿潴留

1例,在4h内自解。人从胎儿时期开始,其感知疼痛的中枢、末梢和

传导系统就已形成并具备功能,小儿术后疼痛长期被严重忽视,由

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

[2]

。罗哌卡因为长

效局麻药,如骶管给予的药量足够,50%患儿的镇痛效果可长达

12h

[3]

,硬膜外腔给 予0.2 %罗哌卡因0.75 m L/ k g加0.25 m g / k g

氯胺酮,甚至可以维持镇痛24h左右

[2]

4  结论 

小儿骶管阻滞镇痛完善,肌松满意,操作简单,对呼吸、循环系

统影响小,可实施手术范围较广。小儿骶管阻滞多需先行浅全麻,

但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具有全麻药用量少、清醒快、术后镇痛时

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李 树人 .临床 诊 疗指 南·麻 醉 分 册 [ M ] . 北 京:人 民 卫生出版

社,2006:15-16.

[2]  孟凌新,张丽红.小儿术后疼痛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3):136-

141.

[3]  缪奥耶M.F.区域麻醉图解操作指南[M].韩建阁,王准,译.天津:天津

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191-193.

[4]  金泉英,徐莹.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

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1(5):313-314.

[5]  Brendel  JK,Yemen  TA,Berry  FA.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identification with isoproterenol and epinephrine in children during 

halothane anesthesia[J].Reg Anesth,1993,18:49.

[6]  Freid EB,Bailey AG,Valley RD.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unintentional  intravascular  injection  of  bupivacaine 

with epinephrine in infants[J].Anesthesiology,1993,79(2):394-398.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44

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

徐桂池  马荆慧

[摘要]  目的  探讨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小儿腹泻病351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特

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1例中感染性腹泻占83.55%。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男女比为1.42:l,每年11~12月为发病高峰。送检的120例标本中,检出致病

菌5例,轮状病毒阳性35例。肠道症状以腹泻和呕吐为主,67.52%的病例有发热,伴有肠道外症状者占40.74%。结论  本地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性腹泻,

以轮状病毒或非细菌性因素为主。部分病例早期表现为发热或肠道外症状,在流行季节对发热伴或不伴卡他症状者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早期明确诊断,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  小儿腹泻病;临床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特点

作者单位:448000  荆门市康复医院  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儿科  (徐

桂池  马荆慧)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

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在我国儿童中属常见多发病,

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

[1]

,被列为儿童疾病防治的重

要工作内容。以婴幼儿期多见,多为感染性因素所致,饮食不当、气

候变化等因素亦可引起。为了解目前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原学、临

床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

12月收治的351例小儿腹泻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分析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

泻病病例的住院病历及检验科有关病原学检查的相关记录。

1.2  病原学检测方法  根据临床特点送大便培养及药敏试

验(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轮状病毒检测采

当代医学 2011年6月第17卷第18期总第245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Jun.2011,Vol.17 No.18 Issue No.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