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专题笔谈・

酸一叶蔌碱(或山莨菪碱)、左旋咪唑。④对于急性再

障,宜选用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球蛋白、抗淋巴细胞

球蛋白、甲泼尼龙、环孢菌素。⑤骨髓移植:对于急性

再障,如有合适供者宜及早行骨髓移植,移植前尽量少

输血。

再障的预后,视骨髓衰竭程度、患者的年龄、治疗

方法及治疗早晚等因素而不同。骨髓衰竭严重者预后

较差,儿童患者预后较好,早治疗疗效较好。最多见的

死亡原因是感染和颅内出血。

3.2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的防治一旦发现,应立即

停药。处理可用皮质激素、丙睾、中药等,加强支持疗

法。

3.3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①发现血小板减

少,应立即停用各种可能致病的药物。一般停药1~7

天内,出血可逐渐停止,轻者不需要其他治疗。②及时

治疗便秘、咳嗽,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出血。

③有严重出血症状者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用

泼尼松60mg/d,分次口服,出血停止后减量,疗程7一

10天,或至血小板计数正常后停药。④血小板重度减

少且出血倾向极重者,可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悬液。

3.4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的防治①及时停药,大多数

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停药,仅需一般支持疗法即可获得

临床症状、血液学和血清学的改善。②溶血和贫血比

较严重的患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对奎宁所致

的溶血性贫血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常需输血,采用碱

化尿液和利尿疗法。

4小结

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一方面要了解患者的用

药情况及用药史,对特异体质高度注意;另一方面,要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应尽量避免

使用可致药源性血液病的药物,在不可避免使用时,应

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定期进行骨髓学检

查。一旦发现药源性血液病发生,应立即停药,同时进

行对因对症治疗,减少不必要损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凌子药源性疾病的历史及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04.20(2):22—23.

C21

贾公孚,谢惠民药害临床肪治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f童墼壁』!主垦匡翌!≥!螋!生筮塑鲞璺!!塑

社.2002

515—540.

[3]

陈克敏.药源性疾病——药源性血液病[J].新医学,2002,4

("):232—233.

[4]

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牡.2003

59—67

[5]

刘靖,等.苯妥英钠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602,11(6):572—573.

小儿药源性疾病及表现与治疗

张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50)

中图分类号:F1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07)11—0020—04

在防治疾病或诊断疾病过程中,由于使用药物而

直接或间接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

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常称为药源性疾病。近年来大量

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而小儿药源性疾病也有明显增

多趋势。据四川某医院报道,在儿科,因药物不良反应

而需住院治疗的儿童占儿科住院总人数的1.46%,其

中死亡率为4.35%。可见药源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

小儿的生命和健康。

1小儿药源性疾病的病因

1.1

d、./L生理因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年龄

段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有所不同,因此同一药物在小

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有很大区

别。

小儿体液总量和成人相比相对较多,代谢旺盛,

水、电解质交换速度快,但对体液的调节功能差。因此

小儿对影响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的药物比成人敏

感。如幼儿用利尿剂易引起低钠、低钾血症现象。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

素。小儿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比成人低,易产

生过高的游离血药浓度,药物易进入组织细胞,药效加

强并引起不良反应。

d,JL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一些药物容易

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反

应。如儿童服用环丙沙星可引起烦躁不安、胡言乱语

等精神症状;异丙嗪、氯丙嗪易致小儿昏睡,卡马西平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