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江西医药

2010

5

月 第

45

卷 第

5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May 2010

Vol.45

No.5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陈 娜 武 彪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RCA

;疾病易感性;家族性;外显率

[中图分类号] R737.9

作者单位:330000 南昌,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陈娜);330006 南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武彪)

20

年来,通过多种方式的相互动态影响,我们

对乳腺癌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理解及研究在
不断深入。 流行病学的观察研究也为我们对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 感 性 的 理 解 及 研 究 奠 定 了 基
础。 两者研究都为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做出了贡
献,并且预言了这些易感基因的个性及相互作用。连
锁分析、候选基因的突变、关联分析被应用于鉴别三
种不同风险的遗传易感基因,即高外显率易感基因、
稀有的中外显率易感基因和普通的低外显率易感基
因。

1 流行病学观察和离析分析

乳腺癌家族种群的流行病学观察是罗马时期创

建的。 较早的

Meta

分析表明与乳腺癌妇女有一级亲

缘关系的人患乳腺癌的几率是普通妇女的

2

倍。 模

拟实验研究提出一个普通家庭长期的环境暴露将增

10

倍患乳腺癌的风险性

[1]

。 通过较早的离析分析

(遗传基因模型) 确认了

BRCA1

BRCA2

是乳腺

癌高外显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2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鉴定策略

染色体连锁分析、 候选基因突变筛查及关联分

析这

3

种实验设计原理是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作

为分子证明的方法。

1980

年末,染色体连锁图和其

标记的设置被完全利用于基因组的研究。 利用巨大
的乳腺癌系谱, 全基因组的连锁分析被应用于研究

由 离 析 分 析 实 验 提 出 的

BRCA1

BRCA2

两 种 乳

腺癌高外显率易感基因

[2]

。定位克隆当时被用于鉴定

PTEN

STK11

CDH1

等基因的成因

[3]

1990

年,

乳腺癌病理分子机制新的研究, 提供了易患乳腺癌
的候选基因。 从生物学角度看,

BRCA1

BRCA2

种蛋白的相互作用或

DNA

的修复通路都参与了乳

腺癌的易感性。 少数毒性代谢物质的突变被关联分
析频繁发现,但其他候选基因的关于细胞周期规律、
细胞凋亡及甾类激素的新陈代谢却很少被提及。 单
核苷酸多态性(

SNPS

)的理解和基因分型平台的出

现, 使关联分析被用于对局限性的候选基因和不可
知的全基因组分型。 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是对特定样
本大小进行统计的优选方法,所以一直研究至今。

3 乳腺癌易感基因和变异

迄今为止,乳腺癌遗传风险基因分为

3

种:高外

显率易感基因、 中外显率易感基因和低外显率易感
基因。这

3

种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它们

的实际风险尚不清楚。

3.1

高外显率易感基因

BRCA1

BRCA2

基因是

由连锁分析和定位克隆鉴定的。

TP53

被认为是合理

的候选基因, 并且由基因突变筛查鉴定为一种高风
险的乳腺癌基因。

1994~ 1995

年, 连锁分析和定位克隆各自 对

BRCA2

基因进行了阐述和鉴定。

BRCA1

BRCA2

高的临床意义探讨.福建医药杂志,2008,30(3):78

[7] Palmen M, Daemen M J, DeWindt L J, 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

tor-1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enhances cell survival

aft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a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rotein kinase C, and tyrosine kinase- dependent mechanism.J Am

Coll Cardiol, 2004, 44(5): 1113

[8] Lin Z F, Li X K, Lin Y,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non- mitogenic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damage to cardiomyocytes in vitro.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35):

5492

[9] 高黎红,刘临生.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前壁导联 ST 段抬高的心电图

表现.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3): 227

[10] 齐学艳,周长钰.急性心房梗死.医学综述,2006,12(6): 353

[11] 永福.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中 国 临 床

医生,2009,37(10): 35

[12] 于宏海,陈万春,朱华芳.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心 电 图 诊 断

探讨.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5):337

[13] 许玉韵.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探讨.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1):1

[14] Hein J.J. Wellens, Mary Conover, 郭 继 鸿.急 诊 心 电 图 决 策 . 第 1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

[15] 许 玉 韵,胡 大 一.心电图与冠状 动 脉 造 影.第 1 版.北 京: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2006.42

(收稿日期

2010-03-02

4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