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秸秆造纸生物燃料:不轻松的产业链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 4 位的能源,在整个
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远未成熟,我们有必要把
视线从宽泛的新能源概念转向生物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原料:变废为宝 VS 需求杠杆

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使农村的剩余物秸秆和林业 三剩物 等变废为宝,成为农民增加收
入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生物质原料的收购并非一帆风顺、水到渠成。

农作物的种植周期性强,换季时茬口很紧,如果不把上一季的秸秆处理掉,就会误了下一

季茬口。生产企业若不能在这个 档期 进行高效率的收购, 宝贝 就只能被烧掉。而且,农
业生产的季节性使秸秆的产出在时间和量上都不均匀,难以与工业生产的连续性有效对接。

“秸秆还可用于造纸,造纸企业的秸秆收购价要高于电厂的收购价,农民自然会考虑卖给

出价高的一方,竞争的存在提高了生物质能生产企业的原料收购价格,直接增加了成本。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告诉记者, 在建厂可行性调研时,

原料收购的市场因素是不能绕过的重要问题,否则,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运输:十里不运草 VS 规模化利用

农林生物质重量轻、体积大、分布面积广,举例来说,三辆马车才能运送一吨没有打捆的秸

秆,以传统方式运输运费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在农村有 十里不运草 的说法。但生物质能
的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稳定供应的原料,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王俊友研究员认为:

我国农林生物质集储运技术装备落后,已成为规模化利用产业发展的瓶颈。

农林生物质原料分散、多样,收获期短,收集难度大,堆积密度小、储存空间大,防雨、防
火、防霉变要求高,这使传统集储运手段难以满足规模化工业利用的需求,现实迫切需要
高效低成本集储运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相配套。

尽管需求迫切,但在王俊友看来, 目前我国秸秆集储装备技术与收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
段,以小型待用设备为主,关键技术环节还是空白,小规模经营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矛盾

仍然突出,产业链尚未形成 。对此,王俊友建议,要充分重视秸秆集储运机械化的研究,
不能照搬欧美与其规模化农业生产相匹配的集储运机械化的发展模式,而应当针对我国的
农业生产特点研发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秸秆收集效率,降低秸秆收集成本和劳
动强度。

生产:技术 VS 成本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运输并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生物质能源在利用时均需转化,转化时
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技术,方式涉及到固化、直接燃烧、气化、液化和热解等。
转化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生产的成本。

对资源丰富的非粮生物质来说,如何有效分解纤维素是转化过程的关键所在,目前广泛使
用的化学水解转化技术能耗高,生产过程污染严重、成本高,缺乏经济竞争力;生物法则
使用催化酶法进行水解,但由于纤维素酶及其作用底物的复杂性,其酶解效率远低于淀粉
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纤维素酶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可以看出,关键技术不能突破
导致生物质能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传统能源可能比它们所能够产生的能源要多,并
且生产成本高于它们所替代的石油燃料。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庄会永总经理深刻体认到技术创新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