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加工顺序的确定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对象复杂多样,特别是轮廓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千变
万化,加上材料不同、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具体零件制定加工顺序时,应
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制定的加工顺序合理,从而
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目的。
  数控车削的加工顺序一般按照 4.1.4 和 4.2.2 中总体原则确定,下面针对数控车削的
特点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的叙述。
  (1)先粗后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零件的精加工质量,在切削加工时,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 ,
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精加工前大量的加工余量(如图 5-3 中的虚线内所示部分)去掉,同时
尽量满足精加工的余量均匀性要求。
  当粗加工工序安排完后,应接着安排换刀后进行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安排半
精加工的目的是,当粗加工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要求时,则可安排半精
加工作为过渡性工序,以便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在安排可以一刀或多刀进行的精加工工序时,其零件的最终轮廓应由最后一刀连续
加工而成。这时,加工刀具的进退刀位置要考虑妥当,尽量不要在连续的轮廓中安排切人
和切出或换刀及停顿,以免因切削力突然变化而造成弹性变形,致使光滑连接轮廓上产
生表面划伤、形状突变或滞留刀痕等疵病。
  (2) 先近后远加工,减少空行程时间
  这里所说的远与近,是按加工部位相对于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
特别是在粗加工时,通常安排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
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对于车削加工,先近后远有利于保持毛坯件或半
成品件的刚性,改善其切削条件。
  例如,当加工图 5-4 所示零件时,如果按 φ38㎜→φ36㎜→φ34㎜的次序安排车削,不
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 (飞
边)。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图中最大切削深度可为 3㎜左
右)未超限时,宜按 φ34㎜→φ36㎜→φ38㎜的次序先近后远地安排车削。
  (3)内外交叉
  对既有内表面(内型腔),又有外表面需加工的零件,安排加工顺序时,应先进行
内外表面粗加工,后进行内外表面精加工。切不可将零件上一部分表面(外表面或内表
面)加工完毕后,再加工其他表面(内表面或外表面)。

图 5-3  

                                      

先粗后精示例

图 5-4  先近后远示例

 
  (4)基面先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