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高炉操作 (blast furnace operation)

指对高炉炼铁过程的监测、判断和控制。高炉操作的任务是保持炉况稳定、顺行并且高效地生产,

以达到产量高、质量好、消耗低、炉龄长的目的。高炉操作的内容包括:基本操作制度的制订和控制,对炉
况的判断和调节,对失常炉况的诊断和处理(见高炉故障),出渣、出铁操作(见高炉炉前操作),慢风操作,
休风与复风,高炉开炉、高炉闷炉和高炉停炉。

为使高炉生产达到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的目的,须根据高炉使用的原料、燃料条件,设备状况以及

冶炼的铁种,制定基本操作制度。它包括热制度、造渣制度、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各项基本操作制度之间
彼此有内在联系,制定基本操作制度时要综合全面考虑。例如装料制度可以影响炉料和煤气流分布,送
风制度也影响煤气流分布,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又如造渣制度与热制度也须综合考虑:炉渣碱度
定得低时生铁含硅量不能定得太低,否则,生铁含硫量太高,影响生铁质量;反之,当炉渣碱度较高或
渣中 MgO 较高时,生铁含硅量则可定得低些。送风制度与热制度也有联系:炉温高时(例如冶炼铸造生
铁或锰铁)冶炼强度要低些;炉温低时则冶炼强度应高些。

热制度            根据冶炼铁种、原料、燃料条件和炉容大小而确定的炉缸应具有的温度水平称为高

炉热制度。一般以铁水和炉渣的温度为代表。由于原料质量、炉容大小、冶炼铁种和操作制度不同,各个高
炉的铁水和渣水的温度水平是不同的。铁水温度多在 1400~1530℃之间,炉渣温度约比铁水温度高
50~100℃。在一定原料和冶炼条件下,生铁含硅量([Si]%)与炉温成正比关系。炉温高则生铁含硅量高;

反之,则低。以铁水和炉渣温度代表的炉温称 物理温度 ,以[Si]

%代表的炉温称 化学温度 。由于测量

铁水和炉渣的温度比较麻烦,而生铁含硅量又是一个重要控制成分,所以高炉操作者习惯以生铁含硅量
作为衡量炉温的标志。于是热制度实际上就成了高炉操作者对根据原料条件和冶炼铁种而选定的生铁含
硅水平的控制。冶炼炼钢生铁时[Si]

%较低,炉温较低,确定热制度时应充分考虑炉缸的 物理温度 。当

原料熟料比高,还原性好时,炉缸 物理温度 高,[Si]%可确定在较低水平,同理,当炉渣碱度较高时
[Si]%也应选择低些;反之,[Si]%则选择在较高的范围。炉容太小时[Si]%应选择在较高的范围。当原料
含 TiO

2

较高时,[Si]%应控制得尽可能低些。除[Si]外,还要控制[Ti]%。[Ti]%也是随炉温高低而升降的,

[Ti]不宜超过 0.2%。否则由于钛还原生成的 TiC、TiN、Ti(N,C)过多,导致铁水、渣水黏稠而使高炉不
能正常生产。冶炼铸造生铁时,焦比高,炉缸热量充足,确定[Si]%的范围只需满足冶炼的牌号即可。冶
炼锰铁时,焦比更高,炉温也更高。确定热制度时,主要是确定[Mn]%的水平,[Mn]%必须达到冶炼牌
号的要求。

在现代高炉生产中,更以通过计算机运算和显示的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t

 和燃烧带的炉温指数

t

c

 及时判断炉缸热状态。因为高炉的高温热量来自风口前燃料的燃烧,t

说明能提供多高温度,良则说

明燃烧带形成的高温煤气能通过传热加热炉料或形成的产品达到多高温度,特别是在高炉喷吹燃料之后,
这一点尤为重要。t

一般应在 2050~2300℃,而 t

c

 则应达到 0.75T

造渣制度        根据原料、燃料条件和冶炼铁种来确定炉渣的成分和碱度,称为高炉造渣制度。据

此获得熔化性、流动性、稳定性均好,脱硫和排碱能力均强的高炉炉渣。炉渣碱度(CaO/SiO

2

(CaO+MgO)/SiO

2

)是造渣制度的一个重要参数。碱度高,脱硫效率高;反之,则脱硫效率低。碱度的

选择主要根据原料、燃料含硫量的高低。但碱度过高的炉渣熔点高,流动性差,稳定性不好,不利于炉况
顺行,且多消耗焦炭,因此,在保证生铁含硫量合乎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较低的炉渣碱度。冶炼炼钢生
铁时的碱度(CaO/SiO

2

)多在 1.0~1.25 之间;冶炼铸造生铁时;为避免炉缸堆积和有利于硅还原,

碱度应较前者低一些。冶炼含碱金属高的原料时,为利于炉渣排碱,宜选用较低的碱度。冶炼锰铁时,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