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关于一次节目的录制

2009 年 10 月 25 日星期日这一天,在第一实验楼 6 楼的 YAMAHA  02R 的那个屋,我

在一旁观看、学习了一位学长录制一个大约 7 分钟的配乐诗朗诵从前期设备的连接到后期
混音的整个过程。以下,详细地阐述一下我所学习到的整个过程,借以为后面的学习工作
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1)前期准备阶段:10:40

——

分,今天的录音师

韦老师走进操控室打开设备,包

括电脑、百灵达专业声卡、YAMAHA 02R 数字调音台,最后功放,并且打开 Nuendo 软件;
在演播间,录音师用 Headphone Amplifier(耳机放大器)接通三副返送给演员的耳机
(AKG k66、PHLIPS  SBCHP200、百灵达)调试好两个电容话筒(sy 心形指向、AKG 
c3000)的合适位置,并且带上防喷罩,最后在两个话筒之间用纸板隔开,以防止灵敏度
较高的电容话筒在拾取音源时产生窜音的现象。

(2)正式录制阶段:11 点,演员到位,朗诵 6 人(3 男 3 女),童声独唱 1 人,女

声民歌演唱者 1 人。两路话筒接了调音台的 1、2 通道输入。Aux 轨的若干设置实在是没看明
白。关于软件的设置方面,第 1、2 轨是音乐伴奏轨道,为了调动演员的情绪,录音师采用
返送给演员伴奏音乐的方式,让他们跟着音乐的情绪朗诵。人声是 3、4 轨输入,5、6 轨用
于发送 aux7、8 轨的混响声。录制同一个演员的声音时,都同时建立了两个立体声音频轨
(一轨是演员的干声,一轨是调音台给软件发送的一轨混响音频轨,其中调音台辅助轨
效果器的设置实在是一个我没看明白的问题)。必须设置好每一轨的输入和输出,这是和
调音台连接的关键。在整个录制的近 7 个小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只有后期加工才能解
决的问题:

  a.某个演员某一处始终找不到状态时,录音师先通过调音台上的对讲键,采用跟

读的方式,引导演员的朗诵达到一定的效果,成功后在确定的轨道上进行录制;即便是
这样,演员也不能找到感觉时,录音师采取在后面的空白轨上让演员反复的说同一处,
这样可以截取理想效果处的这一段粘贴到准确的位置。

  b.某演员普通话的发音在字头处始终发布标准,可以采取截取准确字头的方式,

覆盖掉演员不标准的发音,加以淡入淡出的处理,使得发音变得比较自然(这招挺好玩
的)。

  c.女声独唱时,需要达到一种曲末收尾上扬的效果,可是由于歌曲对气息的要求

实在难以让演员把握住,为了保存住演员的嗓音,让其在此处补录两边,最后采取淡入
淡出的方式,将两遍加以结合,再把末尾处的音量稍作提升,就能达到让人很是满意的
效果。

  在这个正式录制阶段,录音师用到很多快捷键,比如数字键 3 和 1 的使用,来剪切

音频;星号键是录音的快捷键,在点亮轨道之前的录音键,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小键盘

……

上的+、 键可以实现播放线细微的前后移动

(果然,用好快捷键,可以使得软件的使用

快速化)

(3).混音阶段:这是录音环节的最后一个阶段,录音师做了 3 件事情
   a.加一轨 fx 辅助轨,在上面挂上 reverbA 的混响,采取辅助发送的方式,发送到

以上的每一轨人声轨中。

   b.在软件中,对于某些部分的音量调节进行自动混缩处理,比如高潮处让伴奏声

达到上扬的效果,在某处又要衰减伴奏的音量,提升人声部分。

   c.最后创建一轨混音轨,把上面所有的轨道放一遍,录进此混音轨(不了解这部

分声音是怎么录进去的),母带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以上就是此次实践的全部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以后学习的侧重点
1.

数字调音台,必须熟悉每条道路的走向,声音从哪里进要去哪里,以及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