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洋建筑师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近日,一个新的地标出现在珠江边,许多网友为其改了一个形象的称号

大圆玉 。据悉该建筑是广东塑料交易所的总部大楼,因与沈阳方圆大厦的古

钱币外貌相近而受到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建筑太带 铜臭味 了,肯

定是中国设计师的 杰作 。但根据业主介绍,大楼总建筑师是米兰理工大学教
授约瑟夫先生,设计灵感来自广东塑料交易所的开市铜锣和南越王墓的古玉
璧。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洋设计师会设计出这样带中国特色的建筑?难道
这是他们臆想中的中国文化特色建筑模型吗?还是因为业主的审美趣味决定了?
抑或这反映了中国人对象形建筑的喜好?
  洋设计师的中国想象?

   大圆玉 的设计者约瑟夫先生介绍说,该项目的主建筑设计源自于塑交
所的开市铜锣,以及广州市南越王墓的古玉璧,夜幕之下倒影在珠江边,交
相辉映,象征着大展宏图、美满团圆,融合广东和意大利的建筑特色,可谓中

西贯通。但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认为,这个建筑反映的是 暴

” “

发户的心态 , 又花钱,又影响视线,还影响了广州的形象,刚好在东沙大

桥边,像个大车轮要冲上桥 。另外,大楼外表是金黄色,将来还加入灯光设

计,在汤国华看来, 这将带来光污染 。

”——

  相较之下,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 封刀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

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

——

然一体。贝聿铭曾表示: 今天的中国建筑

无论在伦理、道德和美学上都缺

少依据;不管它们如何花哨,如何引用欧美的样式,都没有形成一个和本土状

态紧密相连的有机结构,导致本土建筑师陷入盲目模仿和不知所措的境地。  
但在看似恶俗的建筑,其实不少是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
  有人不懂,为什么这些受过专业建筑训练的外国设计师们能设计出这样
与环境不相符的建筑,难道洋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主观臆想吗?以话锋犀利而

著称的建筑评论家王明贤曾有过一段 刻薄 的评价,能解答这个疑问: 他们
(外国设计师)

——

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设计做好,而是为了把钱挣到

为了

这个,他们就会不惜利用各种手段讨好中国的业主。他们能为中国当代建筑留
下什么东西是很值得怀疑的。很多中国建筑张牙舞爪的特征他们都学会了,也
就是说,他们学会了做中国城市领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所以他们屡屡

中标。有的外国建筑师可以说很聪明,也可以说很狡猾。 这段话发表于 2005
年,彼时鸟巢、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等正如火如荼,正是全国热火朝天批判

与反思 洋设计 的当口。在今天看来,这段话依然很有见地与独到之处。也可

以看出在评判建筑时,一切的 生杀大权 都在业主手里。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

  在中国建筑业界惯用的一句话便是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改革开

放后这些年建筑界诸多成功人士和外国设计师皆信仰这 真理 ,成为他们成

功的不二法宝。这 成功法则 却忽略了建筑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公共特
征,屹立于城市的建筑既属业主所有,也属城市居民所有,只考虑业主而不
顾及公众、城市,好建筑着实难成。
  而这个观点同样被华裔建筑设计师夏坚靖曾在接受采访时证实。他认为,
国外的项目好做,而国内的项目较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