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心系民居的乡村建筑师谢英俊

  谢英俊,1954 年生,台湾客家人,建筑师。1976 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2002
年获第三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2004

年 永续建筑架构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 入选

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项目。长年致力于生态农房的研发与建设工作,并多次参与各地灾区
重建工作,如台湾 9·21 地震、台湾8·8水灾灾区原住民家屋重建、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海啸
灾区、四川 5·12 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等。2010 年,他还完成了西藏牧民的定居房项目 。
2012

年年末,他被凤凰卫视和中华文化促进会评选为年度 中华文化人物 。

  印象:实干的浪漫主义者

  见到谢英俊,是在 2012

年度 中华文化人物 评颁典礼上。作为获奖者,他扎着马尾、

穿着一身户外装上台领奖,更像是一位风尘仆仆的户外旅行家,而非人们印象里文质彬
彬的建筑师。典礼后,谢英俊很爽快地答应了记者转天早上采访的要求。在采访后记者才
得知,他马上要乘坐当天下午的班机飞回台湾。

  在一段四川 5·12 地震的灾区重建视频中,记者看到了谢英俊的日常工作场面,也理
解了谢英俊为何一身户外运动打扮。那是 2008 年 11 月的一天,四川茂县太平乡杨柳村的
电力供应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不时停电,手机座机也会时不时没信号。快入冬了,山间
的温度越来越低,虽然有太阳,但是张嘴还是能看到哈气,周围山上全是石头,更显出
几分苍凉。这一天,杨柳村第一栋四联排屋子开始起架。村民大会按需要自愿报名产生的
18

人 起架队 在谢英俊的指导下把架子立起来。被抽到第一户上架的人家照老规矩提供

了美酒,这酒引发出了所有人的力气,山间回荡着人们喊的号子声,一声号子一把劲儿 ,
六七米高的架子一点点竖了起来,村里人的精气神都焕发出来,冷冷的空气里有了暖流。
与大嗓门的农民相比,谢英俊显得很安静,脸被山风吹得有些红,他默默地在钢架旁来
回地走,仔细检查着架子的角度、位置,有时蹲下来拿起扳手帮着村民一起用螺栓组合钢

 

架。 谢英俊说: 头一次上架用了一天时间,以后就越来越熟练,一小时可以起三四个架

子,完成一栋房子的钢结构只需要半天时间。

  杨柳村是一个羌族村落,羌族人自古垒石为房。在重建的过程中,谢英俊来了,说服
大家尝试盖轻钢房,这种房子可以抗 8 级地震,也是老百姓自己盖。钢架费用由慈善机构
和部分公司援助,每家算上工费和少许材料费大概 6 万块,加上国家补贴一两万,比村
民以前自己盖房子还便宜。一开始推行得不太顺利,后来谢英俊说服村里的老乡先建了个
样板房,起钢架,填石料,建好以后完全看不出来内里的钢结构,而且墙还照旧是传统
的石墙。大家眼见为实,也就纷纷同意了。谢英俊看了村委会自己划的地基,觉得地块本
来就小,建好房子就基本连走路的地都没有,他跟村民商量,可以把一楼一底变成两楼
一底,减少房屋的占地面积,周围才有空间。他跟村民们重新规划了地块,每户占 6 分地
(包括公摊),调整了结构安排、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建筑师是收入好、声望高的光鲜职业,但谢英俊却选择为农民造

房,泡在地头上,与民同乐。谢英俊告诉记者: 这其实是观念上的落差。通常这个行业都
只是画画图,然后交给施工队去施工,并不参与后面的事情,最多以监督的角色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