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传统徽州宅居建筑

    

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 一颗印 。

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
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
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
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
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
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
墙。天井则根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
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
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

  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
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
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
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
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
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
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
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
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