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岭南建筑文化

   

” “

历史上,岭南建筑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与 京派 、 海派 建筑三足鼎立,蜚

声海内外。不过,随着城乡建设事业大刀阔斧地推进,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目前面

——“

临着不小的挑战。日前广州百岁老楼

署前楼 被拆掉,不少街坊扼腕叹息:署前路从

此没了署前楼。署前楼这座老楼虽然不是文保单位,但其既有中式建筑特点,也有民国建
筑所特有的西式风格,是一座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

  如何保护、传承岭南文化建筑,究竟什么样的建筑算岭南特色建筑并受到保护,再次
成为热议话题。

  近日,广东省政府启动了 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 。这样一个省级奖项的
设立,充分体现了广东对于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视。从目前的申报情况来看,全
社会已然掀起了新一轮保护岭南建筑的热潮,相信岭南建筑岌岌可危的局面必将扭转。

  岭南建筑糅合各种文化

’ ‘

……

  锅耳屋 、 天井 、植物、流水

这些符号是岭南建筑的重要象征

  提到岭南建筑,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热情地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岭
南建筑的特色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
域,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与之相适应,岭南建筑

大多空间通透、体形轻快、色彩淡雅、绿化丰盛,注意防水防潮。岭南建筑非常注重实用功

能,功能第一其实就是岭南建筑的设计思想。

   除了实用功能,中西合璧是岭南建筑的又一重要特色。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光说,
岭南建筑历来都兼容并包,糅合了各种文化,发展到现代,还吸收了新的建筑材料和工

艺。比如传统岭南建筑中的 锅耳 象征官帽,寓意官运亨通,屋顶的 天井 方便采光和

” “

移目换景 。同时,因为地处沿海,岭南建筑最早吸收了西洋建筑文化,比如碉楼 、骑

楼 ,无不折射出西方建筑的韵味。

  曾光介绍,岭南建筑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它首先经历了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
建筑;接着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简屋和商业骑楼建筑;后来西洋建筑开始大举传入,
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建筑师们更

是坚持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怎样变

化,岭南建筑都不能抛弃这些宝贵的传统思想和特色,否则就不算岭南建筑。 曾光说。

推动岭南建筑自成一派的,是其背后一批又一批敢为人先的建筑大师。上世纪 30 年

代开始,陈伯齐、龙庆忠、夏昌世、林克明等一批建筑精英齐聚岭南,奠定了岭南建筑创作
与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岭南派建筑大师更是不断涌现。50 年代初,夏昌
世完成了原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改建,开创了一个将古典
宫殿式建筑改造成现代新颖图书馆的典范。60 年代,莫伯治设计的泮溪酒家,以岭南庭

院布局中水石庭方式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的空间,成了驰誉中外的 江南第一家 。之后由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