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古代徽派建筑及朱熹理学的关系

    朱熹理学思想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很大,并包涵诸多方面,其中对徽州民居建筑的影
响也很大。朱熹除了编辑《仪礼经传通释》、

《家礼》、

《祭礼》、

《丧礼》等文集,朱熹还在晚年

编订了《仪礼释宫》,并通考了古代宫室建筑制度。现摘录其中有关民居堂室平面布局和房
屋结构的片断加以分析、介绍。

  一、营建宫室、 宗祠 为先

  《仪礼释宫》制定: 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正寝指住宅的正屋) ”

。 就是

说建造房屋之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祠堂或宗庙,它的位置要造在房屋的东边(古制以东,
即左为尊)。古代建筑文献《周礼·

考工记》上也有 左祖右社 之说,祖为宗庙,社为社稷坛。

这一建筑形制在徽州古村落中都受此影响。如棠樾、唐模、呈坎、婺源汪口村等村落中能得
以印证,祠堂都建于村口之东。

  理学最讲究祭祖, 立祠堂以祭祖敬宗,续族谱为效法子孙 。并继朱熹 礼教 之道脉,

派生出 三纲五常、忠孝节义 的伦理道德观。崇拜自己的祖宗,以广续族谱的方式让儿孙
记住祖宗的功德。《歙县志·卷一·

风俗》载: 邑俗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

祠。 所以营建村落首先考虑祀祖的场所,在没有形成建家祠的古代,每逢祭日合家只能

在 家坛 (祭台场地)上举行祭祀仪式。

  自汉以后宗祠祖庙的设置官方已有明文规定,制定《礼制·

王制》的法规:即遵守 礼

制 所处社会的地位而定; 天子七庙、三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二穆,与太
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届,庶人祭于寝,庶人无爵位

只能祭于寝,由此形成家祠。 如《潜口民宅》中 司谏第 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系明代
永乐进士汪善之孙为祭祖所建家祠,其体量与民宅相似。面阔三间,中轴线设大门,两侧
另辟耳门,为三路三进制,前为天井,后为享堂、堂内供祖先牌位。徽州还有的人家将祖
先灵位设在楼上厅堂,四时祭之,这种遗俗还留存至今。

  自南宋后,朱子理学宗法制度森严,以 君安君之分,臣安臣之分,父安父之分,子

安子之分 ,定为 天分 即天理。徽州每一宗族都建有本族的宗祠,以奉供本姓始祖。

  《仪礼释宫》还说: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就是说在规划
设计房屋时先考虑祠堂,次及牲口棚(因为祭祀时还需要用牛、羊、豕三牲)和库房(杂物库),
最后才是居室。随着宗法制度的加强与完善,祠堂不仅是祭祖的圣坛,还是族人集会场所
与执行族规的公庭。每一宗族中都设有族长、祠长、房长、家长之权势机构,祠堂被视为关
乎宗族命脉之所在,具有不可侵犯的地位。祠堂建筑逐渐变得威严宏丽,成为村中建筑之

首, 始建者力求壮丽,尽孝敬而求观瞻 。故宗祠成为显示本族力量之强大,财富之雄厚

的标本。由原面阔三间之规模达到多开间多进深。如呈坎 宝纶阁 竟达到十一开间,超越
故宫建筑等级制度。

  祠堂前面设有广场,树牌坊,立旗杆;由棂星门进门厅,内设广敞天井式场院;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