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古典建筑的构图语言

    中国古典建筑,它独特的构图特点使它区别于西方的古典建筑,用自己特殊的艺术语
言向人们展示着美,而这种美感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更加含
蓄内在,讲究体、面、线、点的组合,来显示群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更加重精神,重意境。
 

  中国古典建筑平面构图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构图通常都采用采用对称的手法形

成轴线,即 主座朝南,左右对称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构图的准则。《周礼-天官》中就有此

规定 ,唯王建国,辨方正位。面南为尊。而对称的布局自然会产生明显的中轴线。构成纵
向深入、层层推进的构图手法,构图方整划一,整齐有序,轴线终端一般以重要建筑或形

 

象突出的建筑收尾。

  中国古典建筑造型构图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单体具有体积感,但不是独立自在之物,
而作为全群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就象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如离开了全画,就毫
无意义,建筑单体一旦离开了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正如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森
严氛围中才能存在,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就建筑和群外的自
然而言,从消极方面来说,传统的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

“ ”

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 藏 ,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从积极
方面来说,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

定:寺既藏于深山,也成了深山的一部分, 托体同山阿 ,更加辽阔不朽。中国古典建筑
是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框架结构的技术体系之上的,一直十分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
表达与传递。从椽、檩、梁、柱到基础的结构力学传承,关系非常清楚。不仅如此,有些看似
装饰物的构件,也有其结构方面的原始需求。如雀替,似乎是为了解决立面构图问题而发
展的,但是本身是出于一种构造上的需要演化而来的。又如室内装修,为了避免屋顶构架
的木材朽坏,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们处在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之中。因此,很多时候不在室

内另作天花,而让构造完全暴露出来,对各个构件作适当的装饰处理,就形成了 彻上露

明造 。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纯粹装饰的构件是很少的。构件一般是在充分反映用途和构造
的情况下,加以有节制的装饰完成的。适用则可,不无谓添加。中国古典建筑体系一直坚
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样超尺度的

“ ”

 

东西。中国建筑的庞大,是通过小尺度单位的 院 不断有规律地衍生而产生的。

  不论建筑群多么庞大,人在其中活动,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与人相亲和的尺度。这种设
计取向,正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特点,迥异于西方在神
学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在审美方面,中国建筑给人设定的路径决定了人在其中是以
一个个院落为中心对建筑进行审视的。故而在建筑设计中,匠师们仅就院中视野所及进行

仔细推敲,而对目光不及的侧面则彻底不管,任其质朴平淡,从而形成了立面构图的 场

景式 特征。步移景异,则是以面为单位在变,而不是如西方的以体为单位进行。这种 二

维 审美特点,是真切认识古建设计的一把钥匙。中国建筑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随着
道路穿过一道道大门,便会有一个个院落,建筑序列尤如一轴长卷,且走且思,道不尽
则思不尽,一直达到高潮有豁然醒悟之感。古典建筑在重领悟、重层次、重气氛等方面下功
夫,反对单座建筑淡然处之,所以单体内部空间不发达,而且由于上部梁架的复杂交织
和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使界面很不明确。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美,毋宁说主要存在于室外